有了龍墩鎮成功的一行,梁安邦在北湖鎮的工作相對要好做好多。環繞北湖農場有六個大隊,其中以程家堖最大,也是最為強橫,現在最為強橫的大隊被他無聲的行動給拿下,其他的大隊連觀望的資格都不打算具備,很順從的配合他關於合作搞養殖的事情。
搞養殖對梁安邦現在來說,已經有了一套成功的經驗,完全可以借用龍墩鎮的那一套來做,以公司為主,農戶本著自願的原則,願意入多少股隨自己的能力,養殖過程同樣采取“三包”形式,公司統一負責提供種豬、提供技術和簽訂回購合同,不需要農戶擔心養殖可能出現的技術、收購風險問題,但是養殖期間管理方麵的風險不是公司所能夠擔保的,公司隻能夠提供建議,農戶可以根據各自的條件實行。
至於飼料方麵的問題也不是公司所能夠管的,這一點同樣需要農戶自己去想辦法,說到底,農戶所要承擔的也就隻有這兩個方麵的事情,管理跟飼料費用,其他的都是由公司統一安排。這裏麵,各個大隊的老百姓都是很容易達成一致,畢竟這是為他們想到了一條致富的路子,是政府出麵幫助人們怎樣過上好日子,不可能會有人反對,但是談到北湖水庫,這方麵就有些想法不同。
在老百姓的觀念裏,北湖水庫應該是北湖鎮人們的,至少他們六個大隊都是沿著水庫生活,跟水庫息息相關,水庫建設需要他們,同樣水庫受益他們也要有份,不能全部都歸了農場。吃獨食是誰都不高興看到的現象,國人對這一點是最為反感,這也是程衛國他們能夠一呼百應的最大原因,大夥內心都有這種心思,不是某一個人所有。
對這個問題,他跟縣裏領導已經談過自己的解決方案,改製後的北湖水庫受益應該要適當考慮附近的老百姓,農場固然要得到受益,但是老百姓為水庫也出了力,按理有權利得到這部分的好處。至於多少給老百姓,方案一時沒有說清,因為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北湖水庫到底應該值多少錢,而且要跟別人打過交道才能夠確定水庫的價值,不可能光自己認為水庫值多少錢就應該是值多少錢。
在跟村民的談話中,他隻是答應可以考慮附近老百姓的要求,水庫受益應該均沾,到時候看跟合作公司談判得咋樣,根據談判的結果來商量咋樣分配受益,但是有一點,農場畢竟是有上百個工人,全是指望著這水庫吃飯,這是沒辦法能夠改變的,因此這些工人的利益也應該要受到保護,不能隻管附近老百姓的利益,而忽略農場工人們的利益。這話說得入情入理,倒是沒多少人反駁,一句話,老百姓不是那麼無理取鬧的人,他們也都是很講道理的,你自己想要過好日子,人家也得過生活不是?
在整個北湖鎮十個大隊都摸了遍底後,跟村民有了這樣初步的接觸,他帶著林立民、洪副場長現在的工會主席一道去了省城。他先自行去了高教授家裏,幾年來,隻要是到省城來,他基本上都要到老師家裏坐坐,看看老人家,有時也那些禮物,這次隻帶了北湖鎮的特產———風幹山雞,讓老師嚐嚐這裏沒有半點汙染的原生原態的野味。
這次到省城要跟農學院的科研所聯係,他在電話裏已經跟老師說過,科研所那邊也有了電話聯絡,人家對他的這個提議還是很感興趣。這次來,就是把這種初步的聯絡加深,進一步落實到行動中,把林立民帶來,是由林立民整理的農場全麵的材料適合給這些要合作的人講講清楚,他自己忙於跟村民打交道,這些材料沒有林立民這個經手人熟悉。
高教授對這次跟科研所的合作也是抱著很多的期望,用教授高一個層次的理解,這種合作方式將會引領新一輪科研發展的經濟大潮,這種方式在發達國家已經有過非常成功的例子,也是很多發達國家所鼓勵,放眼國際哪一所知名大學不是走這一條路,搞學術嘛,肯定得有自己的科研基地,可是光有了科研基地還不行,得有大量的科研經費,國內是指望國家撥款,而在國外,那些知名大學都是擁有自己的研發機構以及與之合作的大公司,科研產品能夠第一時間生產出來,既可以帶動公司的發展,也可以為大學創造無數的財富,良性循環,科技隻會更好更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