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發展(1 / 3)

年底,在劉書記帶人到敬老院看望老人,跑各個大隊慰問大隊五保戶、孤寡老人和家庭困難的人家,並送去政府的溫暖,他帶人一心撲在農高的工地上,完成豬舍最後的建設安裝,對引流槽進行調試,對北湖水庫做最後一次徹底的捕撈清理,撈上來的魚作為農場福利分發下去,連照例每年到縣城給各位領導拜年的任務他都借口推辭了,全部有劉書記帶人進城,政府這邊隻派了程副鎮長跟隨辦事,明裏是代替他到領導家拜年,因為有些政府這邊的領導,劉書記不好自己過去拜會,需要政府這邊對口的人上門。

開春,他又一次帶隊到省城買魚苗、豬苗,隊伍陣容不小,船都是開了幾條過來,到北湖鎮,跟到龍墩鎮一樣,走水路非常方便,下船就是北湖水庫,魚苗可以直接灑進水庫,豬苗再用駁船運過去就行。這一次,跟以往任何一次都不一樣,他是這一行人中真正的領頭人,肩負著農高的重任,關係到北湖一百多個工人的幸福,到了省城,除了到老師高教授家裏去沒變,他沒心思跟聞達他們聚合,從頭到尾都在現場辦理買賣交接,沒叫另外一個人全權代理,林立民同來也隻是打下手,邊學習,幾天來,都是跟老鄉們一道吃住在船上,沒有半分特殊。

各個大隊的豬苗分下去後,按照公司的安排,技術科的所有人員,除了留下在農高養豬場的,都被派下去幫助大隊養豬場和個人養豬指導喂養,更要做好早期的疾病預防。一般春上是一年四季之中最為容易發生豬瘟等流行性的疾病,象這些大隊的養豬場隻有預先做好疾病的防範,才有最大可能的減少這樣的疾病發生。

這個時候,他跟以前搞養殖一樣,成天呆在農高養殖場裏,除了作為技術人員使用,還可以做到心中有數,能夠及時處理出現的問題,說實話,這時候的養殖場比鎮裏的工作要相對重要得多,如果一旦搞養殖出現了失誤,在北湖鎮的工作也就要整個的陷於被動,這時的養殖的成功與否可是關係到他今後能不能夠在北湖鎮站穩腳跟,雖然這半年來,他作為代鎮長,為北湖的老百姓是做了不少好事,可是這些好事跟這些養殖比起來,那就是馬尾巴傳豆腐——不用提,要說也隻能是本著良心向老百姓施了些小恩小惠而已。

他是有這種千斤重擔的感覺,劉書記又何嚐不是這樣感覺,一旦北湖鎮的養殖搞成功了,劉書記的日子就要比曆年都要好過,那將是近乎成倍的經濟增長,這種政績是哪一個當領導的都夢寐以求的好事,更有不足以對外人道的內在因素,手裏有錢,心底不慌,象去年就是一分錢難倒了英雄漢,才會給收稅下了死任務,才會有影響不良的事情發生,要是手頭寬鬆,又何至於那樣做?正是出於這樣的心思,劉書記對梁安邦全副心思撲在農高養殖場上麵,不但沒有絲毫的反對,而且是全力支持,隻要不是涉及到他這個作鎮長的事情,也就是說除非有事情需要是他這個鎮長出麵去做的,劉書記就一定會第一時間通知到他,電話不行,立馬派人也要通知到位,平時沒啥事,就讓他這個鎮長主抓養殖,把這個全鎮發財的香餑餑搞好,這就是當前北湖鎮的最最重要的工作,其他的有劉書記這個北湖鎮事實上的一把手全麵把握,絕對不會使北湖鎮的全麵工作落後。

這可是說是一對配合默契的搭檔,各自知道自己的優缺點,各展所長,不為功不為利,圖的無非是北湖鎮的工作能夠結結實實的往上走,北湖鎮的老百姓的日子能夠過得紅紅火火。這是他幹得非常舒心的一段時期,自己手頭的工作能夠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這不就是所謂的英雄有了用武之地麼?在這個大舞台上麵,他完全可以大展拳腳,施展心中的抱負,北湖鎮在他的手裏會一年一個樣的發生變化。

為了有實惠給老百姓,他比在龍墩鎮多提了一個幹部一幫一的幫扶政策,在鎮裏跟農高公司都向他們提出這個要求,年底,他帶頭在自己蹲點的洋湖大隊選了一戶全大隊最為困難的家庭作為幫扶對象。困難戶去年稅收是戶主想方設法左借右借才好不容易上交了,大隊的統籌提留卻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夠有能力上交,根據他的新政策適當給與了減免,這戶人家還是不能夠交清,最後隻能按照鎮裏製定的辦法,讓這家人的男人把沒能交的尾巴打了欠條,如果經濟條件有了好轉,欠條上麵的錢要及時繳納。

得知這戶人家如此的困難,他親自過去看過一回,看到的情景實在是使他久久不能忘懷,貧窮的家庭竟能夠困窘到這樣的田地。住的屋子跟北湖鎮的大多數人家一樣,是那種土磚建的四麵牆,屋頂蓋的青瓦,小小的一間三樹屋,這在農村是最小的房子。屋主楊道德是個五十來歲的人,典型的農村人,長年勞累的手布滿老繭子,臉上滿是滄桑。從人們口裏說的知道這家人是三代貧寒,解放是貧農出身,這房子還是土改時分地主的房子分得的屋梁加以改建而成,一家六口人全都擠在這一個小屋子裏,家道難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