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勞模創新放光華(1 / 2)

勞模創新放光華

一線傳真

作者:張恩華

“勞模創新辦法好,星星之火遍山燎;紅遍迪慶雪山時,千裏藏區春意鬧!”這是雲南雲銅迪慶礦業員工和周邊漢藏族群眾,對雲南省總工會在德欽縣羊拉鄉礦山開展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帶來的效應所編的順口溜。

“勞模創新工作室”,是省總工會2011年在全省470名全國勞模和9000多名省部級勞模中選出的16名有豐富管理經驗、富有科技創新能力的勞動模範而開辦的勞模創新試點。在雲南銅業集團公司的高原礦山,就有一個由省總工會命名的“張新普勞模創新工作室”。它是省總工會在雲南迪慶州開展的重點試點單位。由於它在科技創新、民族團結創新等方麵收到了很好的輻射效應,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科技創新,讓礦山成為高原夜明珠

根據雲南省總工會及雲銅集團工會相關要求,迪慶礦業公司在2011年11月23日通過雲南省總工會“勞模創新工作室”授牌後,立即啟動了“張新普勞模創新工作室”活動。掛牌成立了“張新普勞模創新工作室”,開展了一係列的工作。一是成立了“張新普勞模創新工作室”領導小組。設立專門的組織協調機構,協調集團公司與迪慶礦業公司、迪慶礦業公司礦山與迪慶州、縣、鄉的關係;二是確定了活動創建目標。其目標是打造萬噸銅產品,打造盈利超億元,打造地礦和諧新藏區;三是確立了創新內容。確定了以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經營創新、難點攻關、科學研究等方麵的活動開展內容;四是確立了具體的活動經費,保障每年100萬元的專項活動經費投入;五是製定激勵機製。公司下發了《雲南迪慶礦業公司“張新普勞模創新工作室”科技創新、小改小革及合理化建議管理辦法》,規範了勞模工作室的管理程序、激勵標準。

從2011年11月到2012年11月,迪慶礦業公司通過開展“張新普勞模創新工作室”科技活動,共創新科技項目78項。其中確定為迪慶礦業公司重點項目14項,一般性項目50項,確定為雲銅集團公司科技項目14項。

僅2012年11月前,迪慶礦業公司就開展了小改小革及合理化建議項目115項,直接創造經濟價值1495萬元。其中有35項雖不直接創造經濟價值,但對提高工作效率、改進工藝、促進安全環保工作等均有直接效果。

由於“張新普勞模創新工作室”的持續推進,公司從科技管理人員到一般的設備操作工,都營造了科技創新的氛圍,極大地推動了公司生產指標的進步和生產效益的提高。公司的選礦回收率從2008年的56%提升至2012年11月的84%,提高了28個百分點;金、銀回收率同步提升,金回收率從2008年的15.12%提升至2012年11月的50%,銀回收率從2008年的35.62%提升至2012年11月的60%,分別提高了34.88個百分點和24.38個百分點,每月可增加經濟效益200餘萬元。2011年公司實現利潤1.458億元,淨資產利潤率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