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京城裏十分得熱鬧。
陸丞相去往南邊辦了趟差事,領回來一位在外流落多年的親生女兒,在丞相府門口上演了一出感人至深的認親戲碼。
據傳聞,此女喚作路溪橋,繈褓之時被棄置於溪邊,身旁隻餘一枚刻字白玉,被正巧經過的江無涯江大俠瞧見,心下不忍,便將其收入門下做了關門弟子,並贈名路溪橋,取自“路轉溪橋忽見”一句。
自此,路溪橋便在南山上修習武藝,隻待年滿十六便可出師下山遊曆,誰知天上突然掉下個丞相爹爹。
半個月前,南山腳,青石鎮。
“溪橋師妹,咱們這樣真的好嗎?”少年抱緊了手中的包袱,忍不住側頭問道。
“哎呀路言之路師兄,你這都問了一路啦,”少女有些不耐,“你就把心安安穩穩的放回肚子裏去,不會有事兒的!”
“可是師父說了..”少年還要再勸卻被打斷,“師兄你瞧!”少女指向前麵熱鬧的人群,“咱們到啦!”
此二人正是路溪橋與路言之師兄妹。
今日正值一年一度的桃花節,鎮上尤為熱鬧。街邊樹上綴滿了粉白的花朵,店家攤販們熱情地開門迎客,人群擠擠攘攘,家家戶戶都上街賞花遊玩。
師兄妹三步並兩步跑上前,抬眼望去,隻覺遠處天際都被染上了粉色,路溪橋深深吸氣,“真香呀!這與莊師姐說的一模一樣!”轉頭笑著問道,“對吧師兄?”路言之重重點了點頭。
這已不是兩人第一回偷溜下山看熱鬧了,路溪橋與路言之年歲相仿,自小便玩在一塊默契十足。
幾日前,莊師姐下山遊曆歸來,與師兄妹談及路上遇到的趣事,其中便包含了這青石鎮上的桃花節,當時路溪橋直聽得兩眼放光,興奮不已,路言之便知曉今日必有此行。果不其然,今日一大早,路溪橋便拖著路言之一同下了山。
“好啦!”路溪橋笑彎了眼,雙掌一合,“咱們開始吧!”
“溪橋師妹,這回咱們可一定得早些回去..”路言之忍不住又念叨,“上回咱們才剛被師父罰過..”
路溪橋搖搖頭道,“師父呀那是允了咱們出來玩呢!你想呀,若是真要罰咱們,怎會隻罰抄幾頁經書?”
“可是師門門規..”
“門規那是師父的師父定下來的規矩,師父他不好違背,隻好睜隻眼閉隻眼地放咱們進進出出啦”路言之啞然,無奈地捧著包袱跟上師妹的腳步。
一路走下來,兩人逛遍了街上的鋪子,腹中空空便挑一處食肆解饞,包袱裏裝著的幾吊銅錢越來越少,漸漸都變作了各類飾物、黛粉胭脂、小吃糕點,以及其他一些有趣的小物件。
此時二人正在站在最後一處玉器鋪子前,路言之將路溪橋拉到一邊,低聲道,“師妹,咱們隻剩幾個銅子兒了..”路溪橋有些失望,複又歡快了起來,“沒事兒,咱就進去瞧瞧,不買!”隨即跨進店裏。
路溪橋正轉著眼珠子四處亂瞧,突然被一支青玉簪吸引了目光。
“師兄你瞧這簪子,真好看,”路溪橋拉過路言之湊上前去,“平日裏師父最是喜愛青色,見了這支青玉簪必定歡喜,再過幾日便是師父的生辰,若是能拿這個作為生辰禮..”複又想起囊中羞澀,不禁暗暗懊惱先前買得太多。
轉身走了幾步,又有些不甘心,狠了狠心,從脖子上取下一枚白玉,轉身回去拿給店家問道,“掌櫃的,這支青玉簪子,我能拿這塊白玉與你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