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甯知真與偽,揮霍紛紜鬼神事。
在這凡凡俗世之中,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各種離奇怪異之事,我家也曾經曆過。
故事要從民國初年開始說起,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軍閥割據,災禍四起,民不聊生,眾多老實憨厚的農民流連失所,迫於生計,開始鋌而走險,偏門撈財,隻求填飽腹中之饑,旁門左道之術更是層出不窮。
我太公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偷盜,他老人家本是老實巴交的莊稼漢,隻因上有雙贍養,下有小孩撫養,這才放下手中的鋤頭,幹起了偷雞摸狗的事。
我太公在偷盜方麵極具天賦,不到一年時間,成了當地小有資產的地主,生活也跟著逐漸滋潤起來,家裏還請了兩個丫鬟。
常言道:上得山多終遇虎。
我太公四十歲那年出事了,他老人家聽人說段姓軍閥家裏有異寶,一時技癢難耐,潛入對方家裏,異寶倒也沒偷到,反倒偷了一個木匣子,被人當場抓住。
說起來也是古怪的很,也不知道他老人家當時怎麼想的,死死護住那木匣子,愣是沒還回去,最後被人活生生打斷四肢,丟在大街上。
沒過多久,我太公一病不起,耗光了平常偷來的錢財,臨終前,他老人家可能是思想覺悟了,對我爺爺說:“生伢子,我床底下有個匣子,裏麵裝了一本書,好好學上麵的手藝,以後莫像我這樣做賊,傷天害地。”
說到木匣子,其實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木箱子,裏麵裝了一本常見的《魯公秘籍》,記載的都是一些木工手藝。聽我奶奶說,我爺爺那時候經常感歎,為了這本書丟了性命不值當。
轉眼間,到了新中國,普通百姓有了自家的田地,也不用擔心填不飽肚子,家家戶戶或多或少有了一些餘糧。
人啊,一旦肚子飽了,就開始考慮自家的環境,也正是這樣,掀起了一種職業,走木匠,說白點就是木匠扛個工具箱在各大鄉村遊走,而我爺爺因學了《魯公秘籍》上麵的手藝,也加入了走木匠。
有些事情也是巧的很,我爺爺當‘走木匠’時,在巧緣巧合之下救了一名落魄道士,倆人一聊,頗為投機,燒黃紙、點清香、斬雞頭,結拜成異性兄弟了。
那道士長我爺爺幾歲,對我們家也是照顧的很,後來因為一些特殊原因,被安了一個牛鬼蛇神的名頭帶走了,我們家因此還受了牽連。
或許是那道士覺得愧對我們家,在監獄時托人給我爺爺帶話,讓我爺爺去看他,說是有重寶相贈。
我爺爺那時候重義氣,別說有重寶,就算沒重寶,也得去看,畢竟,監獄坐的是義兄,連夜趕到監獄,跟那道士扯了好長一會兒時間,眼瞧就要天亮了,那道士先是掏出三塊大洋打發獄卒,後來拉著我爺爺足足說了兩天一夜。
他們說了什麼,無從得知,不過,從那以後,我爺爺多了一門手藝,好像跟《魯公秘籍》有關。
後來,我爺爺憑借那門手藝發了家,在我們村子買了一塊地,再後來娶了我奶奶,生下三個女兒,最後生下我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