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此處,不由吾悲從中來,可偏偏吾目前又隻能做一旁觀者,真是愧疚不已。”
“故而做此小兒女狀,倒是讓汝看了笑話,真是吾之過矣。”
姬宸把自己知曉的像是古人能說的一些詞句拚湊起來組成了這一番長篇大論。
不過說完就有些後悔。想到那人不過是一個樵夫。
他能聽懂我說的是什麼嗎?別把我當成一個神經病了。
那男子聽完姬宸這一席話後,不禁眼睛一亮。站起身來。
把嘴中正咀嚼的魚肉囫圇咽下。將手中拿著的叉著烤魚的木棍放到了篝火架上。
兩手象征性地整了整頭發和衣裳,鄭重地向姬宸鞠了一躬,又站直身來嚴肅地說道:
“尊駕原來是軒轅黃帝後裔,家世尊貴之極。”
“不過吾方才一拜並非是拜汝的家族,而是敬汝憂國憂民的精神。”
說完又是一拜,再次站直身體有些愧疚的說道:
“吾不知尊駕乃是為國家、民族、百姓的危亡而落淚。”
“還以為汝與平常婦孺一般矯情,無端壞了吾欣賞美景,品嚐佳肴的大好心情。”
“故而有些責怪於汝。剛才這一拜與汝賠罪了。”
話音剛落竟然又來了一拜,第三次站直身體尊敬的說道:
“尊駕之學識誌向令吾十分佩服,眼光之長遠更是吾所遠遠不及也。故此三拜尊駕爾。”
姬宸方才還想著一個樵夫能不能聽明白他說的話。
現在就被人家直接拜了三拜,還真有點發蒙。
不過他可是後世最強的全能特種兵王,隻是刹那間腦子就清明了過來。
他明白自己是有點低估了眼前這個一身樵夫打扮的男子。
看起來這人應該還算是一個飽學之士。
不過他有點不明白,明明是一位飽學之士,卻不在書院或者青樓,而是來到了這深山之中。
如果光是來到這深山之中也就罷了,好像古代的書生們也挺喜歡遊覽名山大川的。
不過他一來沒帶朋友,二來也沒有背書,三來還是一身樵夫的打扮。
這就把姬宸搞得是一頭霧水。
不過可以確定一點,姬宸此刻對那樵夫打扮的男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於是姬宸同樣站起身來,將眼中戴著的的隱形眼鏡摘下,很小心地放入包中。
值得一說的是,這對隱形眼鏡帶有紅外線夜視功能。
在輕輕的揉了揉雙眼後,就開始仔細的打量起麵前的男子。
起初也沒發現什麼不對勁,不過當他看到那男子腰間佩戴的玉後就有了點頭緒。
姬宸因為他祖母的教導,對玉有些了解。
玉有五德,仁義智勇節,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才能佩戴的,很是受權貴和君子的喜愛推崇。這一點,古人都有記載。
子曰: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
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訕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
意思是說:君子的德操可以和玉相比。溫暖而有光澤,這便是仁。有棱邊而不至於割傷別人,這便是義……
這段話從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一共十一個方麵對玉的道德內涵作了分析。
雖然未免玄了一些,但它代表了古人對於玉的認識和看法。
《禮記·玉藻》中記載: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