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友們的評論道出了當今雲服務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尷尬。雲服務目前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一些廠商隻是看到了其“錢”景廣闊,還沒來得及細想,特別是在商業模式上還沒有一個成熟的切合實際的想法,就急於試水雲服務,其結果隻能是把用戶當成了試驗品,而自己變成了犧牲品。

同樣是雲服務提供商,北京首都在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趙永誌認為,某些服務商在基礎業務上存在著一些技術觀點上的錯誤,隻是為了雲而雲,而不是以解決客戶問題為出發點。大部分服務商都是為了趕雲計算這個時髦。

“Gartner曾經評定,雲技術發展已進入過熱期。進入過熱期的市場,即高度競爭的市場,有企業離開,也有企業加入,都屬正常。雲的方向是毋庸置疑的。每家公司如何根據市場的節奏、自身的基礎來製定合適的戰略,這些將決定公司的成敗。公司控製、管理風險的能力,包括對技術研發風險、市場風險的駕馭能力至關重要。此外,選擇何時進入市場,是所有雲服務商需要麵對的問題,需要為此承擔市場風險。”萬國數據高級副總裁劉峰表示。

目前,市場上從事雲服務的有幾類廠商。第一類是電信運營商。它們具備雄厚的財力以及完善的基礎設施架構,所以被認為是最適宜轉向雲服務而且最具競爭力的一類服務商。第二類是一些傳統的IDC服務商和數據中心、災備外包服務提供商,它們在服務市場上占據相當大的比例。一方麵由於數據中心的資源變得越來越緊缺,另一方麵,為了適應用戶需求的變化,這些傳統的服務商必須進行轉型,從原來提供簡單的空間、設備租賃,到現在要全麵提供增值的雲服務。目前,這些服務商在嚐試提供雲服務的同時,還保留了一部分傳統的租賃業務。它們的轉型是循序漸進式的。第三類就是像雲快線這樣專門從事雲服務的服務商。從某種程度上說,它們把寶全部押在了雲服務上。雲服務市場上的任何一點風吹草動對它們來說都有可能是滔天巨浪。

Oracle公司首席執行官拉裏·埃裏森曾經這樣說:“雲計算行業是惟一一個比女裝行業更易受潮流驅動的行業。”在所有人都將雲計算視為時髦和潮流而蜂擁而至時,有沒有人認真思考過這裏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希望大於失望

從一個傳統的IDC服務商轉向雲服務商,這其中要跨越多少道坎呢?傳統IDC服務商轉向雲服務,首先要經曆技術基礎的轉變。沒有科技就沒有生產力。趙永誌認為:“在打好相關技術基礎的前提下,服務商還應該繼承IDC服務中的高質量運維體係。說得直白一些,低端服務器與虛擬化的簡單堆砌是無法為用戶提供IDC級別的雲服務的。”

萬國數據副總裁江煥新表示:“在雲服務轉向商業應用的過程中,雲服務競爭的焦點可能集中在專有(以安全、控製為主要考慮因素)與共享(以業務靈活性、敏捷性和成本共享為主要目的)兩種理念之間的博弈上。雲服務的產生是市場的必然需求,它不會因為某些供應商的離開而消失,而會在既能理解市場需求,又有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市場策略的供應商的推動下走向繁榮。”

記者的一個朋友在某大型企業從事了多年的技術研發工作。最近,他計劃自己創立一個雲服務企業。記者問他,雲快線的事件會不會影響他的創業計劃。他的回答十分肯定:“不會。我有類似於Google的成熟技術以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平台。”

記者了解到,雖然雲服務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這並沒有阻止廠商繼續在雲服務市場上的投入,像曙光、UIT等企業都在積極開拓這方麵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