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1 / 1)

鬼穀子,姓王名詡,一說是春秋時期衛國人;一說是戰國時期衛國人。因為他隱居於清溪的鬼穀之中,故世人稱其為鬼穀先生(鬼穀子)。

鬼穀子在中國曆史上是一位顯赫的人物,是“諸子百家”之一,縱橫家的鼻祖,既有政治家的韜略,又擅長外交家的縱橫捭闔之術,並且精通兵法、武術、奇門八卦,所以世人稱鬼穀子是一位奇才、全才。

對於鬼穀子,最早的記載是司馬遷的《史記》。《史記·蘇秦列傳》中說:“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子齊,而習之於鬼穀先生。”道家把鬼穀子奉為“古之真仙”,曾活了百餘歲,而後就不知去向了。

鬼穀子之所以被喻為縱橫家之鼻祖,是因為其有蘇秦、張儀這兩位叱吒風雲的傑出弟子。鬼穀子弟子頗多,據說孫臏、龐涓、毛遂、徐福、甘茂、司馬錯、樂毅、範雎、蔡澤、鄒忌、麗食其、蒯通、黃石、李牧、魏繚、李斯等都是他的弟子,但這些沒有確切而權威的文獻記載,所以其真實性有待考證。據說鬼穀子招收徒弟從不挑剔。但他的學問高深莫測,並不是人人都能學會的,隻要學會其中一門便可以縱橫天下了!

鬼穀子主要著作有《鬼穀子》及《本經陰符七術》。《鬼穀子》又稱做《捭闔策》,側重於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此書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經典《道藏》之中。《鬼穀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篇、十四篇已失傳。《鬼穀子》的版本,常見者有道藏本及嘉慶十年江都秦氏刊本。《本經陰符七術》則集中講述養神蓄銳之道。前三篇說明如何充實意誌,涵養精神,後四篇討論如何將內在的精神運用於外,如何以內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

《鬼穀子》一書,從內容來看,主要涉及談判、遊說等內容,但是由於其中涉及大量的謀略問題,與軍事問題觸類旁通,所以也可稱為兵書。

《鬼穀子》一書曆來被人們稱為“智慧禁果,曠世奇書”,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頗具特色,是亂世之學說,亂世之哲學。它在世界觀方麵講求實用主義,講求名利與進取,而在方法上則講求順應時勢,知權善變。因此是一種講求行動的實踐哲學。

世人對《鬼穀子》褒貶不一,歐陽修評價《鬼穀子》說:“因時適變,權事製宜,有足取者。”長孫無忌評價其:“便辭利口,傾危變詐。”柳宗元評價則說它:“險戾峭薄,恐為妄言,亂世難信,學者不宜道之。”不管古人對其是褒是貶,我們今天讀它、學它,是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將其中有益、有用、有價值的東西挖掘出來,為我所用。

《鬼穀子》作為一部謀略學的巨著,一直為中國古代軍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讀,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被廣泛應用於內政,外交、軍事、商務及公關等領域,為當代政界、商界等領域人士所必讀之智慧法寶。

本書以政治、軍事、外交、商務、職場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故事為典型案例,深入淺出地向讀者解讀和剖析了《鬼穀子》的智慧精髓和謀略精華。本書秉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原則,力求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繼承發揚、古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