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師爺圈套(1 / 2)

鮑一春撫著幾縷不多的胡須,往城東一處酒館走去。

每月初一、十五,他都要去這裏坐坐。離京城不遠,長安這裏的菜式他也都試過,但不喜歡,還是軟糯香甜的東坡肉、紅油蹄膀能勾起他的胃口。自然,這家酒館不僅肉做的香,主要是有女兒紅。

這女兒紅也分口味,比如紹興女兒紅,香氣更重,酒糟要直接一些。喝一兩盅,篤定就能有回到煙雨江南的感覺。

剛走到半道,忽然肩頭被拍了一下。一個長衣俊朗的小哥拱手叫道:“先生可是鮑家大爺?”

“哦呦,聽你口音,倒是老鄉呢。”

“正是呢。我家就在紹興鎮寧村。族裏有人先前勞煩過大爺幫忙分家,大爺可記得?我就是那一回認得大爺的!大爺的算盤,別人不知道,我可曉得,好精的嘞!”

“分家嘛,我也幫人分過好多,不知小哥是哪一家的?”

“小可姓聶名大牛,大爺不記得聶家族裏那回?要不是大爺,家裏都要出人命的嘞。”

鮑大記不清了。

不過,他知道這分家的糾紛嘛,其實在師爺界裏是最簡單的。

要是是兩兄弟分,便教兩家各自拿出自己名下的東西,若是兩家隻看對方的好,這便簡單,隻消把他們名下的財產一交換,他們就無話可說。都鬧到衙門,又都說對方的好,那就給他們一換,兩家都拿到自己覺得好的財產,再說不好,就是故意找事。所以,一般情形,兩家都各自回去再商量。怎麼都不敢再鬧到縣衙了。

若是三五個兄弟分,雖有些複雜,但也容易。

隻要指定他們族長帶三個人來,由他們當麵分清,那時就不會照顧各家的小算盤,硬分下去,若是還鬧,就給板子。這是官府劃分,有不滿意也得接著。真要幾家都不滿意,硬要鬧,就拿出分不清楚的當場發賣。賣多少銀子幾家均分。這樣的好處是,能自己商量的,盡量別往衙門跑。不然,除了板子,還有打點的銀錢,最後都占不了便宜。

其實,做師爺就是不要給主家帶麻煩。有的事情,能說清楚也不需要搞清楚。

師爺界裏最有名的一課,便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孔老夫子的聖訓。

若是對付性格剛毅,做事決斷殺伐厲害的主人,師爺便支持“讓百姓跟著走,沒必要讓他們知道為什麼”這一種說法。

若是追隨的是喜歡公平,凡事愛引經據典,常以愛民掛在口頭的,便讀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多了兩個斷句,老夫子的話就生生成了另外一種意思“百姓,其可者,使其自由之,其所不可者,亦使知之。”

裏麵便藏了“德化政治、順民應天、開啟民智”的儒家思想。

紹興師爺聞名遐邇,便是因為他們圓通人情世故,知道師爺本性就是“佐治”。

所以,聶大牛提到分家糾紛,雖然記不清,鮑大也打著嗬嗬認了同鄉。

大牛一路跟著鮑大到了酒館,兩人叫了幾道家鄉菜,大牛做東,又道自家存有好酒,約大爺過兩日再來這裏喝酒。

過了兩日,鮑大正在縣衙裏閑來無事,外麵進來一個小廝,送了一個手劄,約鮑大晚上淺酌兩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