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 你以前好像很愛收集耳環,現在還有這個愛好嗎?
張:還會收集。不管走到哪兒,隻要是看首飾,我一定先去看耳環。平時我穿運動服多一些,戴的耳環多少要跟運動有點關係,比如羽毛球造型的。隻有穿便裝時才挑誇張一點的戴。你別看我的耳環五顏六色什麼樣子的都有,可是我的衣服卻是黑白灰居多。因為以前有球迷告訴我,年輕人都喜歡穿深一點的、單一一些的顏色。當你特別想穿鮮豔顏色的時候,那可能就代表你已經老了。
《羽》:教練的工作勞神費心,壓力不小。作為一個女人,平衡工作和生活困難嗎?
張:我覺得女人還是應該看重家庭多一些,但我也是個事業心比較重的人。能不能平衡,關鍵在於你是否能分清角色,在什麼位置做什麼事,這很重要。進了場館,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訓練中;回到家,就該好好做一個家庭主婦。在工作和生活中達到平衡算是一種能力吧。到目前為止,我做的還可以。
《羽》:有人說女強人挺可怕的,野心大,攻擊性強。你怎麼看?
張:我並不這樣認為。為什麼會說女強人,而不是男強人?因為男人天經地義就要強大一些。我覺得女強人沒什麼不好。在外人眼裏,我可能是“強悍”的,但回家以後,我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小女人。做飯、洗衣服、收拾屋子,甚至是耍賴、撒嬌……其他女人會做的,我同樣都會做,隻不過外人看不到。其實很多女強人回到家都挺溫柔的。我還是那句話,要分清角色。女人嘛,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才完美。
“北漂”有了根:家是我的避風港
《羽》:你在北京買了房子,終於真正意義上擁有了家。對一個“北漂”來說,挺不容易吧?
張:是啊。有了家心裏就特別踏實,也有了釋放壓力的地方。不管在外麵遇到什麼問題,隻要一回家,回到屬於自己的避風港,就自然而然很舒坦。所以一有機會,比如隊裏不值班,我就會跑回家去。哪怕隻是睡一宿覺,也覺得特好。
《羽》:我注意到你家有個房間幾乎被一張大榻榻米占據了,這是給爸媽準備的嗎?
張:算是吧。我沒有做成那種涼席,而是在上麵鋪了墊子,很軟很舒服,比較適合老人用。而且那下麵有張小桌子可以升上來。家裏來人的話,可以一起打打麻將,或者大家坐在那兒喝喝茶。平時也能上網、寫東西,都很方便。其實在我的概念裏,家還是要人多些才熱鬧,才有生活氣息。特別是過年的時候,如果隻有自己,那不過是座空房子,冷冰冰的。所以,我爸媽經常會來我家住一段時間。我特別享受那種一推門,父母已經做好一桌子熱氣騰騰的菜,大家圍坐在一起吃飯聊天的氛圍。
《羽》:你家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可能就是放獎杯獎牌的落地櫃了。看著這些屬於自己的榮耀,是什麼感覺?
張:這是我當運動員時的成就,把它們展示出來,會讓我不斷回顧自己經曆過的一切。當我把那些東西擺放好時,我媽說她看著就特別想哭,她說這些都是我的血汗。因為地方有限,還有好多獎杯獎牌沒地方放,隻能收到櫃子裏了。這裏麵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我那兩枚奧運金牌,它們的帶子都已經被摸得起了毛邊。我把它們分別掛在櫃子兩端最顯眼的地方,那是我最光榮最驕傲的成就。
《羽》:除了這個櫃子,還有哪些小細節是精心設計的呢?
張:其實並沒有太多。我買的是毛坯房,拿鑰匙的時候屋裏什麼都沒有。我當時的想法就是趕快裝好,趕快住進屬於自己的家。所以也沒有特別找誰去設計,隻是吧台那地方是我一個台灣設計師朋友幫忙規劃的。那兒本來也是間屋子,我為了讓空間顯得大一些,就把它打掉做成吧台,後麵是擺放獎杯獎牌的玻璃櫃。這樣不但能把所有東西都展示出來,而且也很新潮。吧台一側的櫃子用來放杯子和酒。在我家,酒文化、茶文化、咖啡文化都齊全了。我希望能好好享受生活嘛(笑)。說到小細節,吧台下麵的支柱還有吊頂邊緣的裝飾,都是我名字的英文縮寫字母“ZN”。
《羽》:雖然著急住進去,但裝修無小事,總要花時間盯著啊。
張:哪有時間啊!裝修時我沒請過幾天假,都是利用瑣碎的時間,比如中午不睡覺,跑去看看需要買些什麼。我得感謝我一個姐姐,是她從頭幫我盯到尾。家裏所有色彩的選擇、牆紙圖案、家具樣式、哪裏擺什麼等等都是她一手操辦的。有時我抽空回家,覺得這不好那不好,她就數落我,“自己不去選,就知道挑毛病。”哈哈,我是不是不太厚道?
《羽》:看得出你很愛這個家,收拾得一塵不染。平時工作忙,多長時間回來打掃一次?
張:兩天搞一次衛生吧。我家地板選的是淺色的,不會顯髒。而且平時家裏也沒人,沒那麼多灰,打掃起來很方便,一般我自己一個人一個多小時就搞定了。我不喜歡請小時工,總覺得慢吞吞的。我幹活手腳還是很麻利的。
《羽》:你那麼愛幹淨,為什麼會選擇開放式廚房?打掃起來挺麻煩的。
張:廚房那塊地方原先也有個小屋,被我打開了,顯得地方特大。做拉門時,我一直研究按照什麼式樣好,是大玻璃式的,還是小玻璃式的,或者要隱隱約約的。就在左思右想的過程中,突然一閃念,覺得不用門也可以。反正平時我在家裏也做不了幾頓飯。而且廚房的色彩特別現代,不裝門後,顯得更寬敞更漂亮。
《羽》:在北京安家落戶了,工作也走上正軌,是不是該考慮要寶寶啦?
張:雖然我年齡挺大了,也特別喜歡小孩兒,但還是想先過過二人世界。我覺得有孩子後就會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孩子身上。現在訓練工作那麼忙,轉眼又要打奧運會了,我還沒做好要寶寶的準備。其實我也想過,如果不要孩子,一直兩個人過也挺好的,覺得孩子18歲後就該去過他自己的生活。真正伴你一生的,還是身邊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