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本書作者依托10多年肩負發展國內並購市場的宏觀重任以及從事並購重組案例審核的微觀視角,對我國控製權市場進行多角度、大縱深、長時間的研究,揭示了錯綜複雜的控製權市場。全書係統闡述了控製權市場理論,通過采取全景式方法掃描我國控製權市場發展概況,深刻剖析了我國控製權市場的特點及成因,並在分析國內現狀和國外並購市場特點的基礎上,對我國控製權市場的未來發展方向作了展望。

控製權市場的發展促進了企業成長和發展。公司控製權爭奪通過收集股權或投票代理權取得對企業的控製,達到企圖接管和更換不良管理層的效果,展開產業整合,實現各種戰略目的。良好的控製權市場有助於構建管理層和股東之間的良性競合作用。然而,由於經濟體製結構和內部人控製問題的存在,控製權市場所發揮的實際效果和控製權市場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製。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實施,非流通股股東的股份取得流通權,控製權市場發展的製度障礙逐步消除,外部控製權市場作用逐步顯現,真正意義上的控製權市場得以建立和發展。

具體來說,近幾年境內控製權市場出現了以下一些新的發展趨勢。首先,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上市公司股票價格提供了並購的另一個基本的估價基礎。其次,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控製權市場在調整產業結構和資金配置方麵的功能進一步顯現,真正成為我國經濟實現戰略轉型的平台之一。最後,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政府在企業並購中的部分影響將還給市場,控製權市場將逐步向市場化方向發展。企業管理層也可能更多地從自身實際出發、從市場需要出發,進行產業整合和戰略並購,促進內部人不斷做強企業,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

控製權市場機製的發揮,離不開健全有效的法律製度。最近幾年,監管部門在製度建設方麵頒布和修訂了一係列法規,如《上市公司治理準則》、《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財務顧問業務管理辦法》,《關於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的規定》等,初步確立了上市公司控製權市場運行的法規基本框架。作為相關政策的製定者,本書作者在書中對我國控製權市場的核心政策進行了解讀,並就如何放鬆管製,為並購市場創新預留空間等方麵進行了探索思考,對我國控製權市場監管製度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

我國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二,而經濟增長方式亟待真正轉變,新一輪並購浪潮噴薄欲出。因此,本書所介紹的控製權市場相關知識,現實意義十分突出。

中國銀監會前主席、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