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伴君伴虎(1 / 2)

劉禪又收服了倆人,想到自己的小班底終於開張,心情不錯。於是興趣盎然的參觀起這三國時期的鐵匠房來。

李公公小心翼翼的陪侍在旁,不停的回答著皇上的問題,劉禪這廝從來沒有見過煉鐵的,就讓李公公給詳細的介紹了下煉鐵的過程,種種新奇的場景聽得陛下眉飛色舞,氣氛倒是一片祥和。

手拿著一小塊鐵餅,劉禪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問道:“李公公,咱這鐵匠房的鐵都是從那兒來的。”

李公公急忙回答道:“陛下,宮內所用的精鐵全部來自千裏之外的渡口,路途雖然比較遠,但這鐵石確實好,煉出的鐵胚雜質極少,是鍛造兵械器具的上好材料。”

“渡口???”劉禪有點茫然,“這渡口是個碼頭還是個啥??它具體的位置在什麼地界。”

聽到皇上問話,李公公急忙答道:“陛下,渡口不是個碼頭,在我蜀漢西南部,毗鄰瀘水、滄水交彙之處,人煙稀少隻有采礦人才會去那個地方。不過地方雖然貧瘠,但這鐵礦卻是一等一的,老奴可以斷言,縱觀全國論鐵礦沒有比它更好的了。”

劉禪很納悶,在自己的記憶中,古代中國煉鐵的地方大多在荒郊野外,煉鐵的場麵恢弘龐大,高爐林立。怎麼到了朕這,就這麼幾間破房子,沒有一點皇家風範。

劉禪這廝就有這點優勢,自己不懂的問題能夠恬不知恥的不恥下問,非得把問題弄明白才心安。李公公得知皇上對煉鐵場所存在質疑,就慌忙的把領導心中的疑問給解釋清楚。

原來,遠在渡口的鐵礦石,經過水運送到成都郊外的一處皇家冶煉廠,那裏的工作場麵跟自己的記憶非常的吻合,鐵礦石在那兒經過數道程序變成鐵胚,而鐵匠房內使用的鐵胚就是從那兒拉來的,然後再在這兒鍛造出各種器具。

劉禪心中有點樂,嘿嘿這個鐵器好啊。作為一枚看過很多穿越大作的書迷自然知道,在古代隻要掌握了糧食鹽鐵茶,咱發展就有了底氣。

手裏掂著那塊鐵餅,劉禪心中不停的盤算。俗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這西蜀是天府之國,農作物種植極為容易,田間的養護要比北方地區方便,隻要不是大災大難的年頭,保證全國的糧食供應基本沒有問題。

所以食的問題還不需要太費腦筋,隻要解決好分配的問題就行,民的問題解決了,那就看看這兵的問題怎麼辦,怎麼做才能提高提高咱蜀漢的戰鬥力呢。

這李公公的話給了劉禪一些啟示,在三國時代,行軍打仗主要還是以冷兵器為主,朕倒是想發展發展火器,核彈啥的先不考慮,一人發一把衝鋒槍在這三國那還不得橫著走。

可惜天不遂人願咱既沒有技術又沒有人才也沒有作弊利器,想靠後來的科技蹂躪魏吳兩國一統華夏,這條路基本上是瞎了。那如何提高冷兵器的威力就有點迫在眉睫了,朕該怎麼辦呢??

現在聽到了咱蜀漢也有這麼好的鐵礦,要是不開發開放簡直就對不起世界人民。不過李公公這廝說的炒鐵法煉鐵好像有點不對頭,按照他說的方法怎麼煉來煉去還是鐵呢,鋼跑哪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