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表的小動作沒有逃脫董允的眼睛,順著張表的眼神便順利的找到了炮灰一號。昨夜張表的那個小尾巴曹安在結束竊聽工作後,立刻就把打探到的消息告訴給董允,因此劉理大宴群英的內外花絮直接就擺到了劉山的案頭。
蔣琬、費禕、董允、吳懿和向寵等人幾乎陪了劉山一夜,把收集到的情報細細地樹立了一邊,終於在一隻公雞嘹亮的歌聲中,製定了一套比較詳實的計劃。
董允的任務之一就是要緊盯著張表這廝,以便於從蛛絲馬跡中尋找這廝的下線和幫凶。
炮灰一號李逸接到張表遞過來的信號,抖擻了一下精神,上前說道:“各位大人,逸有一句話說給各位聽聽。皇子殿下年幼,不可能獨自處理國政,我等都是蜀漢之臣,當前最重要的應該是製定國策,以應付當前複雜的局麵,而不是糾結於星象之爭。由古至今,陛下年幼都可設置大臣輔政,特提出此事請諸位商討。”
李逸的這番話得到了大臣們的一致擁護,譙周和陳袛倆貨在眾人不屑的眼光中黯然退場,結束了星象之爭。
董允見到事情的發展又回到了既定的軌道,悸動的心情又慢慢的平緩了下來。聽到李逸的說辭,董允知道今天的第一場戰爭正式開始。
“各位大臣”董允環視四周,鎮定的說道:“李逸所說正是目前最緊要的事情,殿下年幼應該有才德兼備的大臣輔佐。近年來,公琰先生受諸葛丞相所托,一直負責蜀漢後方的軍政重任,要說這輔政大臣該是無可厚非的不二人選。”
費禕點頭道:“休昭此話一語中的。公琰先生為人忠厚正直博學多才,又備受聖上和丞相信賴,最近幾年掌控軍政也是極有建樹,由他來擔當輔政大任最是合適。”
兩人的話得到了很多大臣的讚同,蔣琬看到心裏挺高興,不是因為自己被大家推崇,而是因為大多數的大臣還是與自己意氣相投,沒有處在敵對的陣營。
李逸看到這個情況,發覺自己任重道遠,原來商量的計劃有可能會遇到不小的阻力。用眼神向張表請示了一下,大聲說道:“公琰先生大才,我等大臣是清楚的,可這輔政大臣公琰先生卻不是最合適的人選。”
董允聽了,嘴角不由得向上翹起,微微的笑問道:“那大人以為朝中哪位大人能比公琰先生更合適呢?”
李逸先向四周施了一禮,緩緩的說道:“輔政大臣當首選皇室人員,其次才是朝中重臣。現在甘陵王劉永和安平王劉理正值壯年且師從大家,可謂才德並舉,因此輔政大臣的人選應由兩位王爺中選出。”
董允聽了此話,內心一陣子興奮,這個設想在昨天已經準備好了應對手段。剛要反駁,就聽到陳袛的聲音響徹長空:“這種說法誤國殃民。遙想先帝托孤丞相和李嚴於白帝城,孫策托孤張昭和周瑜,敢問這托孤的重臣哪個是皇親國戚,哪個又是帝王血脈,難道這先帝也做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