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周看到陳袛,就覺得胸中的氣息不很順暢。
這廝處處跟自己作對,昨天更是把自己弄得異常的尷尬,聽到陳袛說話,立刻就出班發對:“陛下,臣以為東吳在這次叛亂中的作為非常小人,可以說是我朝的大敵。陳袛提的建議有失偏頗,東吳如此做怎麼還可以把他當做盟友對待。”
陳袛默然的一笑,反駁道:“東吳此次使出陰招確實居心叵測,不過在國家大計上,我們還需要看的更長遠一些。現在我朝與東吳撕破麵皮,則漢吳聯盟便徹底瓦解,這樣看來最大的受益者不是我朝,也不是東吳而是曹魏。”
譙周通紅著眼睛,憤憤的說道:“丞相每次北伐都邀約東吳,而東吳每次都是虛與委蛇,如此盟友有等於無。如今我國兵強馬壯府庫充盈,沒有了東吳這個盟友同樣可以振興漢室,隻要我等朝臣同心並力,我大漢興盛可期。”
費禕覺得不能在讓這倆爭論下去,以這兩位的口才要是發揮起來估計沒有兩個時辰結束不了。
急忙和泥道:“兩位大人所言都有道理,這些年東吳的做法確實讓人生氣。但如何對待東吳我們要有個清醒的判斷,正如陛下所講,現在確實還不是與東吳解盟的好時候,畢竟還有曹魏這個大敵在北,唇亡齒寒的典故我等不能忘記。”
劉禪知道這個時候自己要發話了,於是說道:“各位大人心係社稷,朕心甚慰。東吳這個盟友,現在還是先盟著好,不然對我蜀漢影響不小。劉理之事還是不要主動的提出來,免得大家不好見麵,朕想這件事跟東吳心照不宣最好。出使東吳一事照常進行,哪位大臣願往東吳一行。”
宗預昨日已經毛遂自薦了一番,雖然最後沒有成行,但眾大臣還是紛紛推薦,劉禪欣然任命宗預為東吳使,負責吳蜀兩國邦交事宜。
蔣琬又提起一件事,“陛下,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臣認為東吳邊境的防務應該加強,防患於未然。”
劉禪說道:“愛卿提醒的好,不但東部邊境要加強,全國各部都是這樣,做到有備無患。子遠將軍,你熟悉軍務,看看有什麼可靠的人選推薦?”
吳懿高聲回應道:“陛下,臣昨日與公琰先生商討過此事,最後覺得東部邊境現有鄧芝將軍把手,其人治軍嚴整心思縝密,當年子龍將軍對他的才能非常的肯定,所以東部隻需下旨著其加強防備即可;
西部與羌族各部接壤,情況錯綜複雜,需派勁旅加以威懾,此事可令西部邊關加強戒備,再遣漢中句扶將軍領兵前往坐鎮,則此路無憂;
南方馬忠也是一員鎮守一方的大將,並且南王孟獲已經真心服漢,可遣使前去通告丞相之事,並讓馬忠小心行事,則此路也沒有什麼好擔憂的;
當前最重要的應該是我國北境,漢中乃我北部重地,魏延作亂必會引起軍心浮動,臣自請命,願意前往漢中,為陛下分憂解難,鞏固我蜀漢北境。”
很多的大臣對吳懿最後毛遂自薦都是暗伸大拇哥,子遠將軍現在總領丞相府軍事,這身份可是軍方的一號人物,現在為了大漢的安寧,自願前往漢中做一個邊防軍頭領,這份胸襟讓人佩服,於是大家紛紛的讚歎吳懿的高風亮節。
劉禪讚許的說道:“子遠將軍真是國家之棟梁,考慮問題非常的有前瞻性。這樣安排朕這心裏有了底氣,丞相病亡之事魏吳兩國應該都已經知曉,難免會產生一些想法,愛卿這個建議,應該能做到防患於未然了。嗬嗬,很好朕準了。”
眾臣同聲讚賀。
費禕上前啟奏道:“陛下,接到楊儀快報,丞相靈柩據成都僅有二百裏之遙,明日上午就可到達。”
劉山倏地站起身來,神情嚴肅的說道:“今日廷議暫停,丞相南歸,朕自當前去迎接,各位大臣全部跟隨。蔣琬先生通知相府中人,朕請得太後一並前往相府探望。”
這次前往相府,可謂陣容整齊聲勢浩大。從皇城到相府之間的道路,早有禁軍戒嚴,道路兩側民眾紛紛跪倒在地,表達著對帝皇的尊重和對丞相的哀思。
劉禪心中凜凜,這諸葛亮在蜀漢民眾中的威信如日中天,看來自己計劃的高舉諸葛亮大旗還是比較明智的,至少在自己的威望沒有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前必須這樣。
相府裏哀聲陣陣,刺激的聽者眼淚嘩嘩的掉。再次見到黃月英,劉禪不禁傻傻的愣住了。這才幾天的功夫,怎麼她就能變成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