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大漢國當兵有個前提,那就是你必須得是個男的,隻有你成功的活到了十六歲就必須服兵役,加入到現役序列。
至於服兵役的年限則根據當前蜀漢的具體情況製定,但以劉禪的想法不能少於十年。
從退出現役到四十歲為預備役,預備役的兵士為半軍半農的性質,一旦國家軍事需要,這部分兵士還得再次披掛整齊,加入到現役行列。
吳懿終於有點明白了,職業軍人就是從戰功卓著或者訓練優良的士兵中選出,以當兵為職業,組成正式軍隊的骨幹力量,由他們帶領服現役的兵士,組成大漢的正規軍。
從這點來看,職業軍人和豪門的私兵或將軍的部曲有著根本上的不同,職業軍人在役的時候軍餉很豐厚,退役後還可以安排到司法或安全等部門工作,享受著國家的各項補貼,吸引力十分巨大。
但要想成為陛下的職業軍人,也不是很容易。
首先必須在服現役的時候表現良好,其次,還要在每年的大比武中不墊底出局,或者戰功卓著,或者擁有別人不能為的才幹,才可能成為職業軍人的一員。
吳懿想的比較實際,陛下的兵役製度的設想雖好,但實施起來有點難度。
現在的兵役製度是各郡自行招兵,然後訓練成軍。一旦國家有軍事行動,朝廷再下旨從各地征調。
換句話來說,這些兵士的歸屬地不在朝廷而是在各郡,大部分甚至是一些將領或大家族出資供養,成為其所謂的私兵或部曲。
劉禪聽到這個,也很頭疼。王公公看著皇上的臉色有點不美,便寬解道:“陛下,各地郡守都是朝廷任命,這些將領和豪門對我大漢忠心耿耿,他們招還是朝廷招不都一樣嘛。”
劉禪苦苦的一撇眼,這能一樣嗎?要是能保證一樣,老子還要這麼費勁的把軍政分開幹嘛。
整理下思路,劉禪說道:“愛卿有所不知,魏延一事對朕的觸動極大。這幾天朕就在想,為啥魏延能在漢中擁有這麼大的號召力,在某些方麵他的話甚至比朝廷的聖旨還有用。”
吳懿大驚,這個問題自己可是沒有想到,估計蔣琬等人想到的也不多。
劉禪便把兵役製度詳細的敘述了一遍,今後的兵員全部由國家統一召集,在各地建立的訓練營裏操練成軍後,才分派到各地軍中。
避免了類似魏延等大將尾大不掉的可能,隻要不讓這些將軍掌握財權和招兵權,他們想要造反就如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成功的可能性大大的降低。
至於那些大家族的私兵,隻要陛下這招一實施,那些私兵或部曲解散起來應該就是水到渠成的利索,一句話有用的納入正規軍,其他的統統解散。
兵役製度與軍銜製結合使用,效果更佳。各級軍士按照級別和兵齡分成將校尉士四級,標誌明顯則更有利於軍隊的指揮。
聽完皇上的講解,吳懿已經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之中。
劉禪倒也不著急,著急上火也沒用。對於一個古人來說,自己剛才講的有點太過超前,還真得給他多留些時間去消化理解。
熟讀兵書戰策曆史典籍的吳懿沒讓劉山等太長的時間,已經明白了其中的關鍵。陛下把招兵權和訓練權收歸朝廷,原來有著這麼重要的意義。
衝著劉禪一抱拳讚歎道:“陛下此法,已經解決了兵亂的根源。不過兵製的問題臣能理解,這軍銜製讓臣感到糊塗,將校尉士四級劃分,這個需要如何界定呢?”
劉禪稍微考量了下言辭,後世著名的軍銜製便被劉山偷竊而來。
看到吳大將軍糊塗的厲害,劉禪隻好苦笑著說道:“軍銜之說,可以認為是對軍中人員的品級認定,跟職務沒有直接的關係。這個製度的最大好處是在戰時如果某支軍伍的長官陣亡,軍銜高的便可繼續統領這支軍伍繼續作戰,避免了群龍無首的事情發生。不過這事暫時還是先放一放,當下重要的是先把軍製的事情操作好,不然的話都是空談。”
吳懿默默的點了點頭,今天陛下贈送的都是些不好消化的東西,一時半會兒估計也吸收不了,還是回去後好好的琢磨下陛下所說的軍製的優劣後,再做打算。
劉禪嗬嗬一笑,輕鬆的說道:“愛卿也別疑慮,朕知道當前如果強行推進軍製改革,結果如何還不是非常的清楚。所以朕有個打算,愛卿幫著朕斟酌斟酌。”
吳懿一抱拳說道:“臣自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