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琬激動的不能自己,身體在皇恩沐浴下瑟瑟發抖,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劉禪繼續說道:“一國之事繁雜無常,由公琰先生一人承擔未免太過勞累,所以還需他人協助,可設置副相兩名,一個負責協助首相製定政策,一個負責實施政策,至於人選還需公琰先生好好的斟酌。”
眾臣頻頻點頭,咱們大漢國的國事這麼繁忙,光靠公琰先生一人那還不得操勞死,陛下如此安排很是周全。
蔣琬深施一禮說道:“臣領旨謝恩。”
開局美好,劉禪覺得大為滿意。在眾臣的希冀目光下,劉山信心滿滿的接著說道:
“其次就是成立兵部,主抓全國軍事。文偉先生也是丞相看中之人,朕深以為然。因此軍事重任由文偉先生擔當無可厚非,也是朕之所望。與公琰先生一樣,文偉也需幾名副職協助,這個等軍製確定後再商量。子遠叔延兩位將軍暫時辛苦一下,與文偉一起共同肩負成立兵部重任;
至於新組建的律法機構,朕也想過了,休昭先生一直掌管我大漢的律法,剛正不阿處事公平得到的百官和萬民的信賴,因此,這司法部建設的重任就壓在休昭的肩上;
公琰主政文偉主軍休昭主法,各位愛卿相互協助相互扶持,我大漢基業鞏固可望,朝綱振興可期。”
“陛下聖明,臣等無異議。”聽到皇上的這番言論,而且思路清晰步伐緊湊,眾人興奮的應諾,振奮的不能自己。
隨後劉禪便與蔣琬等人討論起具體的分工事宜,兵部和司法部大家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針對行政方麵,結合剛才的治國七策,劉山說出了七部的設想。
首相總覽朝政,下設七部,分別是:吏部(人事)、戶部(戶口、財政)、禮部(禮賓)、商部(工商業)、工部(工程、水利)、農部(農業)、教育部(教育科研)。
聽著陛下侃侃而談,眾人還是表現出一絲疑慮。商部和農部的提出,讓群臣感覺還好接受,但這教育部的設置,讓大家感到有點無法適從。
蔣琬狐疑的說道:“陛下,不知道這教育部門主要是負責什麼,還請陛下解惑。”
劉禪抿抿嘴,振奮的說道:“教育部主抓教化萬民,但這僅是其一,其二便是人才的選拔。
眾所周知,人才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多麼重要,而我朝施行的察舉製有著太多的弊端,至少就沒法解決發現牛二這一類人才的問題。因此,朕這些天思來想去,倒是想出了一個還算可行的方法。”
蔣琬急忙說道:“陛下,不知這人才的選拔陛下所想又是如何。”
劉禪心中嘿嘿直樂,咱把後世的科舉製先搬來,這個總比那察舉製或者九品中正製要好很多。這樣做的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順勢把建立學校的事情推出,等個十年八年後,我大漢還不得人才大大的。
“朕想到的很簡單,其實就兩個字----比試。文武都可以進行比試,給有才能的人創造展現的舞台,僅此而已。”
“哄-----”大臣們頓時亂了。劉禪看著幾個人交頭接耳的激烈討論,看到大家的眼神逐漸變的清亮,估計是各位討論的差不多了。
先是董允提出了疑問:“廢除察舉製,恐怕會被各大豪門抵製,畢竟這個涉及到他們的切身利益。”
劉山不置可否的說道:“書籍典策基本上掌握在豪門手中,其孩童從小熏陶在其中,如果還不能比過升鬥小民,朕以為這樣的人更不是我大漢需要的人才。”
眾人稍作思考,便明白了其中的關鍵。
費禕拱手道:“陛下,比試這個方法臣以為應該可以將我朝萬民中有才能的人選拔出來,長久以往我朝人才儲備必定無憂,陛下聖明,臣附議。”
蔣琬更是興奮的展開想象:“陛下,臣覺得這個比試可以形成我朝的定規,每年舉辦文武比試各一場,可以由各州郡先自行選出,挑選出青年才俊作為備選。”
劉禪看到大家意見已經統一,便正色道:“這件事不能拖延,朕打算在明年春天就看到我大漢的第一次全國大比,公琰先生,等到丞相之事安排妥當,你就盡快的安排此事。”
“臣遵旨”蔣琬施禮道。
劉禪嗬嗬一笑道:“朕一人考慮自然有失偏頗,有一件事情還需要諸位愛卿集思廣益。前邊說的這些,朕以為都是表象,還不是事情的根本,各位愛卿,大家不妨想一想教育一事的根本是什麼呢。”
劉山忽上忽下的言論,讓蔣琬等人有點跟不上思路。陛下說出的幾個重點問題,已經把當前的形態分析的極為透徹,弊端剖析的鮮血淋漓,難道還不是根本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