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章秦孝公和秦嬴政(1 / 2)

陳袛呼吸逐漸的急促,忿聲說道:“公琰先生,袛也不是一個不識大局的人。如果楊儀僅僅是對先生有意見,我最多也就是有些激憤,但現在得到的消息是,他對陛下重用先生不滿,進而發出謀逆的言論,這就使我不得不防。”

蔣琬急忙挽住陳袛的衣袖,振聲說道:“奉宗,楊威公的為人咱們都很清楚,站在他的角度來想,他發些牢騷也屬正常。這麼多年,他效力軍中功勞卓著,在諸葛丞相病亡之後,更是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將大軍完整的帶回,些許言論還是不要太過計較為好。”

劉山靜坐在書桌旁,腦子裏已經開始快速的活動。Nnd,最近談戀愛有點得意忘形了,壓根就把楊儀這廝的事情忘得一幹二淨。記憶中,劉禪在諸葛亮死後折騰了幾個人,這個楊儀就是其中的一位。印象中還有一個姓李的,寫了封信給劉禪痛斥諸葛亮的各種不軌行為,結果被阿鬥直接給劈了。

從已知的曆史分析,楊儀這些廝屬於那種智商不低情商沒有的家夥,最關鍵的就是這廝的眼光還不咋地,覺得諸葛亮一死,在蜀漢就是天老大他老二了,說話辦事尾巴都能把天捅破。

可惜他沒有看到,諸葛亮一死,最高興的應該是劉禪,畢竟能夠把國家的大權攬入懷中,對於一個在帝王工作崗位上的人來講,是一件多麼天經地義的事情。

而楊儀倒好,不知死活的非要跟諸葛亮學,要求統領朝政,這不是廁所打燈籠----找死麼。

蔣琬和陳袛麵紅脖子粗的爭論,劉山是基本沒有聽進去。在心中左右權衡,殺了楊儀與不殺楊儀,哪個結果更好。

顯而易見,順水推舟的將楊儀廢掉,把這個擋在蔣琬麵前的絆腳石踢開,非常的有利於當前蜀漢政權的穩定。

要是不殺,就必須好好的斟酌一番,別再一時心慈手軟留下一個禍根。

敲了敲桌麵,劉山自言自語的說道:“人貴有自知之明。”

蔣琬陳袛正在你一言我一語的辯論,突然聽到陛下發聲,頓時莫名其妙的收口息聲。

劉山依舊那副心不在焉的表情,嘴巴裏小聲嘟囔著什麼。蔣琬陳袛倆人對視了一眼,紛紛祭出不明所以的神情。

“陛下”蔣琬小心的把劉山拉回現實:“楊儀這件事情,臣以為沒有必要大動幹戈,找個機會臣去與他詳聊一番,可否?”

陳袛還想再說些什麼,劉山已經揮了揮手說道:“朕聽到有人質疑,心中也很氣憤,不過剛剛朕想起一些事,頓時茅塞頓開。”

蔣琬陳袛一揖道:“臣等愚鈍。”

劉山站起身來,轉過桌角說道:“朕在想,那秦孝公由弱而強,而秦嬴政由強而弱,關鍵在哪兒?”

蔣琬說道:“秦孝公重用商鞅,廣納賢才,是秦崛起之根本,而嬴政暴虐,寵信奸佞,是秦二世而亡的原因。”

劉山點了點頭說道:“說白了,秦孝公能容人而嬴政容不得人就是原因。對待楊儀這一類的事情,朕要做秦孝公。”

蔣琬立刻躬身一禮道:“陛下胸懷寬廣,大漢之幸,萬民之幸。”

劉山擺擺手道:“行了,這樣的話以後還是少說些,朕容易驕傲。嗬嗬。”

陳袛雖然心有不甘,但聽到劉山心意已決,隻好亭口不語,跟著蔣琬一起紛紛笑了起來,同時也為楊儀感到慶幸,陛下這是想學習秦孝公,你楊儀才能不被責難,要是陛下學秦始皇,就算你再長十個腦袋估計也不夠砍的。

劉山想了想說道:“朕有個想法,正好還有點時間,咱們來議一議。”

聽到陛下還有想法,蔣琬陳袛收住笑聲,靜待陛下下文。

“說來也是因為楊儀一事,讓朕想到打開言路的必要性。引申開來講,朝廷製定的每一項國策在實施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變化,如何及時的將這些信息收集上來,就顯得非常的重要了。”

蔣琬陳袛一愣,一下子沒有弄明白,陛下是怎麼從楊儀亂言這件事引申到開放言路這個不怎麼相幹的層麵的。

不過陛下這種跳躍式的思維方式,蔣琬和陳袛也算是見多識廣了,紛紛整理下思路,沿著陛下開啟的問題討論了開去。

蔣琬一揖道:“陛下,國家策略的推行者實際上是各郡縣的官員,因此朝廷規定他們每個月都要將各郡縣的官報上呈朝廷,以便於朝廷完善國策,此法已經實施多年,效果還是不錯的。”

劉山點了點頭,端起麵前的茶盅說道:“人在口渴的時候,端起茶杯喝水,這個過程自然而然,各位愛卿,可知其中有什麼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