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山的提議又讓眾人議論了一番,最後的決定是派出一旅偏師奇襲武都來犯之敵。
劉山一擺手道:“要麼不打,要打就要打個大的。至少在此戰之後要讓曹魏消停幾年,不然還不如不打。”
費禕拱手說道:“陛下是不是已經有了成策,還請詳細告知。”
劉山定了定神說道:“朕說的,隻是戰略大意,具體怎麼實施還需要仔細的斟酌。西路的安排朕同意,但有一點就是讓薑維放手施為,隻要能達到那西羌之人聽到我大漢的名字就感到顫栗就行;東線之兵就按照各位愛卿所說,重點在於防禦,讓咱們的步兵跟他們的騎兵抗衡,本身就有些吃虧。”
“至於中線,朕的意見就是,第一,尋機全殲了武都來犯之敵,第二,如有可能將司馬懿困在斜穀以西,找機會幹掉他。”
眾人頓時腦袋大了,陛下這是要跟司馬懿死掐啊。沒聽說陛下與司馬家有什麼深仇大恨,為什麼陛下對司馬家這麼的忌憚呢。
費禕首先解釋道:“陛下,長安有駐兵十萬,就算是分了三萬人馬攻擊武都,還有七萬大軍可用,想要全殲隻怕太過困難了。而且曹魏的總兵力超過四十萬,大舉進犯我大漢,隻怕還能從洛陽等地調動軍馬,不可不防。”
劉山說道:“現在司馬懿的意圖就算咱們不完全清楚,也知道的八九不離十了。他的目的就是趁著咱們大漢在諸葛丞相逝後,朝政混亂之際,渾水摸魚而已。如果拿下了漢中,他司馬懿就是大功一件,即便是重挫我大漢之兵,也是功勞不小。哼!好處不能讓他一個人獨享,朕這個人就是看不得小人得誌,還偏偏就要給他一點顏色看看。”
這番話,眾臣明白了一個道理,往小了講,陛下是諸葛丞相的親傳弟子,而諸葛丞相因為司馬懿而死,這個就是世仇,不能不報;往大了講,司馬懿是當前曹魏的支柱之一,如果不能把他的囂張氣焰打下去,今後咱們大漢的日子也不好過。
想明白了這點,陛下為啥一說起司馬懿立刻變成一副惡狠狠的嘴臉就不難理解了,既然痛擊司馬懿於公於私都有好處,群臣們也紛紛的讚同陛下的提議。
劉山根本不清楚眾臣是這麼個想法,但看到大家都同意自己的意見還是非常的高興,於是乎得意忘形的說道:“朕準備禦駕親征,親自來會會這個司馬懿到底有多麼的厲害。”
這一句,讓一屋子人跪倒在地,痛聲疾呼予以製止。
向寵的話說的非常的直白:“陛下,萬萬不可,戰場凶險,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而司馬懿又是非常的會用兵,一時不慎將萬劫不複。”
費禕也被劉山的話嚇得不輕,兵凶戰危的這個道理看來皇帝不是非常的清楚,有必要給他講上一講:“陛下是國家的根本,戰場是我們這些軍人的用武之地,陛下曾經說過把合適的人才放到合適的位置上,陛下的位置是在廟堂之上運籌帷幄,而不是在戰場上與敵軍奮勇廝殺。請陛下明察。”
群臣們你一言我一語的嘈雜煩亂,讓劉山覺得自己一瞬間變成了過街的老鼠,每個人的矛頭都對著自己,沒一會兒的功夫,就變得千瘡百孔的,格外的淒慘。
劉山長身而起,先虛扶起眾人,然後才深沉的說道:“朕在想,如果是先帝遇到這樣的事情,各位愛卿會怎麼說呢,也是這樣極力的勸阻麼。還是因為朕的才能比之先帝差距太大,而使得眾愛卿對朕極不放心啊。”
剛剛站起來的眾臣,這下子又站不住了,nnd,陛下的這番話太毒辣了,你怎麼回答都不好使,雖然陛下在軍事方麵的才能不如先帝,但你總不能實話實說吧。
可是讓沒有領軍經驗的陛下統軍在外,實在是風險太大,這支大軍蕩然無存還好接受,要是陛下也蕩然無存了就真的不好辦了。
眾人把希冀的目光集中到了蔣琬的身上,作為首相大人,在這個危急時刻你也該出頭死諫了。
蔣琬迅速的在心底組織著語言,悠悠的說道:“陛下,臣以為大家的意見還是要聽一聽的,陛下雖然英明神武,但治軍的經驗卻幾乎沒有,戰場之上形勢瞬息萬變,因為軍情不熟則會導致應對失措,這個也是大軍敗亡的根本原因之一,文偉說的很對,陛下應該在廟堂之上決勝千裏,衝鋒陷陣的事情還是交給他們去做吧。”
眾人在心底大拇指高高的挑起,首相大人就是首先大人,這一番話既保存了陛下的顏麵還將巨大的風險告知了陛下,比起直接高呼萬萬不可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