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章應對之策(1 / 2)

司馬懿沉思良久,說道:“告訴夏侯兩兄弟,讓他們兵出斜穀,到斜穀關駐紮候命。”

斐景大驚,急忙勸阻道:“大都督,大軍一到斜穀,必定被西蜀探知,這樣的話,咱們的大計就無法成功了。”

司馬懿深沉的道:“司馬師自西蜀狼狽逃回,說明咱們針對蜀漢朝政的計劃已經破滅,蔣琬費禕等人進取不足但守成足矣,他們從武都之事推斷出咱們兵出斜穀也不困難。”

斐景有些亂急急的問道:“那怎麼辦,咱們可一直是這麼計劃的。”

司馬懿無奈的說道:“用兵之道,奇正相依,本來我大魏堂堂正正的從上庸和斜穀攻擊漢中,雖然艱難但足以撼動益州的根本,可惜的是,朝廷上下曹家子弟心不在此,隻是想著如何保住自己的利益,所以此戰根本不能依靠他。不過還有一個機會,也許不用借助他們就可以完成收複益州的大計。”

斐景驚喜交加的說道:“原來大都督已經有了成算了。”

司馬懿指著地圖,目光陰冷的說道:“諸葛孔明能從此路來,我也能從此路去。不過現在戰機還沒有出現,大軍還需要再耐心等待。”

斐景聰明的沒有繼續問,他知道大都督的心機縝密,如果需要自己了解的時候,他自然會說個明白。

司馬懿突然問道:“西羌餓何現在到了哪兒了?”

斐景掃了一眼地圖,指著一個地方道:“西羌大軍六日前出了夏河,算來現在已經到了碌曲,估計最多十日就可到達迭部。”

司馬懿點了點頭說道:“迭部距離遝中已經不遠,騎兵兩日可以到達,這些羌人也沒有休整這一說,看來再有半月時間,他們就要與西蜀開戰了。”

斐景問道:“大都督,您判斷西蜀會派哪員大將迎戰呢?”

司馬懿突然看著斐景道:“哦!?伯淩先生是怎麼判斷的呢,說來聽聽。”

斐景整了整衣襟說道:“大都督不是要看我的笑話吧,嗬嗬,行,那我就拋磚引玉了。縱觀西蜀,能夠從容應對西羌之兵的將領也就兩個,一個是薑維,一個是句扶,而據可靠的消息,句扶正在益州西部威壓西戎,因此,西蜀能派出的將領非薑維不可。”

司馬懿稍顯輕鬆的說道:“伯淩大才啊,此番推斷雖不中也不遠了,我也是判斷西蜀的這一路主將是薑維,不過西蜀要想確保完勝,還需的一人輔助。”

斐景稍顯吃驚的問道:“還需一人?敢問此人是誰?”

司馬懿鷹一樣的眼神深邃,凝聲說道:“伯淩莫非忘了西蜀的無當飛軍,在這個時候西蜀是不會不用他的。”

斐景略一思考,拱手讚歎道:“大都督神算,景深感佩服。”

司馬懿擺了擺手,一絲困惑漂浮了上來。自己在西蜀的布置,連諸葛亮都沒有察覺,而諸葛亮一死西蜀上下忙亂,正是實施計劃的最佳時機,可最終的結果卻是讓人震驚無比,如此縝密的計劃到底是如何破敗的呢。

斐景看到大都督陷入了沉思,沒敢繼續打擾,悄悄的退出了大帳。此時,張翼的密信卻飛馳進了漢中。

看過密信,吳懿緊急的召集了眾將,武都和下辯的軍情一瞬間將空氣變得緊張。

王平仔細的斟酌了一番說道:“魏將陳泰是這兩年才嶄露頭角,不過,去年的郿縣之戰卻讓人記憶猶新。”

廖化大咧咧的吼道:“沒錯,這個小子不僅武藝不錯,腦子也好使,他手下有個大將叫徐質的,去年我跟他交過手,也不好對付。”

吳班稍顯吃驚的問道:“這人能得到廖將軍的稱讚,非常的不簡單啊。”

吳懿皺著眉頭說道:“張翼文武雙全,連諸葛丞相都讚賞有加,他製定的計劃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過我擔心的是,司馬懿的大軍現在在什麼位置,咱們還不得而知,如果武都是曹軍引誘我軍的布局之一,那司馬懿就一定在某個地方虎視眈眈的盯著漢中。”

王平再次盯上了地圖,武都,下辯,漢中在他的腦中來回的出現:“子遠將軍,末將認為應該即刻出兵支援張翼。”

吳懿稍顯驚喜的問道:“子均想好了,快說來聽聽。”

王平稍稍整理了下思路說道:“將軍,對於曹魏來說,武都是誘餌,目的是調動漢中的兵馬,但對咱們來說,武都卻至關重要,各位請看,如果曹魏拿下武都,曹魏的兵馬順勢而下,那麼陰平、下辯和略陽這三線可都在他的選擇之內,到那個時候,漢中之兵隻能增強上述三地的駐軍以作防範,我以為,至少需要兩到三萬的人馬才能確保無虞。與其如此,不如此時就增派一萬軍馬給張翼,目的就是讓他擊破武都之敵,並且牢牢地守住武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