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下心神,戴良幾步來到陣前,衝著半山腰便把自己的要求提了出來。你大漢想讓咱們投降很簡單,俺們交州的要求也不過分,隻要大漢將交州向南中般一視同仁,我戴良便代表鄉親們舉手投降。
鄧艾盛情邀請刺史大人到山間一敘,戴良欣然的舉步登山。雙方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中交流了半晌,最後終於達成了一致的意見。
整個交州的情況鄧艾已經清楚了,戴良雖然是交州刺史,但孫權對這個土生土長的人物不是很放心,因此,戴良這個刺史能夠實際控製的也僅有南方四郡,包括交趾、九真、合浦以及日南。
這兩年,戴良的勢力範圍逐漸的擴展到邕(yong)江南岸,不過孫權之所以對這片廣袤的地域不聞不問,是因為這一帶基本就是渺無人煙的不毛之地。
為了表達歸順大漢的誠意,戴良安排人帶著自己的書信向南方四郡飛奔,如果在自己已經歸順的情況下,手下的人又跟大漢的士卒打個頭破血流,對自己今後在大漢的前景不利。
鄧艾的信使跟著戴良的人一起行動,麊泠大捷的消息也得讓咱們自己人搞搞清楚。
蔣斌和馬宇此時剛剛離開了交趾郡的境界,一路上順風順水速度不慢。接下來蔣斌大軍行經的道路還算是平坦,而馬宇的第二師後麵就要在十萬大山裏艱難的跋涉。
第二師裏有個人物需要點評一下,這位的身份比較的特殊,與當今的淑妃娘娘有著濃厚的血緣關係。
閻宇的心情好比苦瓜,就別提多憋屈了。自己本來在國學院就學,日子過得還算是舒坦,後來看到近衛軍在國學院挑人,這位的小心眼又開始活動了。
說起來進入第二軍怨不得任何人,因為這個要求還是閻宇自己向淑妃提出的。閻宇想的很精明,第二軍的主將是鄧艾,在西蜀沒有一點家族背景,要是自己在軍中有所表現,將來說不定還能將他取而代之。
最重要的是,第二軍駐紮在成都,屬於天子腳下,一不用到邊境受苦,同時還能經常的得到陛下的接見,這兩點對一心向上的閻宇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萬萬沒有想到,南中這邊形勢一緊張,第二軍竟然開拔了,這還不算什麼,更加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鄧艾也不知道哪根筋出現了短路,到了覃豐也不停留,直接潛形匿跡的殺向了交州。
六百裏山路,讓閻宇這位優生優育的大家子弟吃盡了苦頭,巨大的落差讓他差點開了小差。
馬宇多少知道些閻宇二公子的情況,心中鄙夷的同時不得不安排丁銳負責照顧這位的衣食住行。
丁銳的這哨人馬是第二師的精銳,負責保護閻宇也是無奈之舉,畢竟淑妃的影響力非常的巨大,這位公子要是有個三長兩短,第二軍今後不知道會得到什麼待遇。
馬宇對他的照顧並沒有換來閻宇的好感,反而認為這是馬宇在向自己示好。有了這種想法,二公子覺得自己在第二師已經成為了實際的王者,不但對馬宇指手畫腳,對丁銳等人更是頤指氣使。
手下的三個隊長早已滿腹牢騷,但丁銳的看法有點不一樣。悄悄的拉過三個隊長耐心的說服,大丈夫在世頂天立地,些許磨難怎麼能如此的怨天怨地。
第二師就是在這種狀態下進入了十萬大山,這條路,嗯應該是這群山簡直就不是為人類設置的。
沒有路就不說了,大家翻山越嶺也無所謂,關鍵是山裏的毒蛇猛獸還比較的多,據領路的向導介紹,這地方還流傳著一個傳說,這裏經常會有野人出沒,這些野人平時能以野果禽獸為食,不過在隆冬季節,在食物缺少的情況下,他們也會變異成可怕的食人一族。
這個傳說對第二師的人來說,最多是欣然一笑,但在閻宇的耳朵裏卻是另外的一番滋味。
飽讀詩書的閻宇曾經瀏覽過關於野人的記載,因此對野人有著更深的理解。畏懼的情緒愈發的濃厚,在進入大山的第三天,這位便向馬宇提出了撤退的建議。
一直不怎麼反駁的馬宇這次卻沒給二公子留任何的麵子,腰間的長刀擺在腳前說了一句話,第二師在沒得到將令之前隻能前進,再有提議撤退擾亂軍心的舉動,一律軍法從事。
閻宇麵紅耳赤的回來了,心底對馬宇恨之入骨,無奈人家是一軍主將,手裏掌握著生殺大權,現在自己遠在成都千裏之外,這廝要是想把自己給斬了,估計娘娘也鞭長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