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悄然返鄉(1 / 2)

公元185年的冬天,寒風凜冽,天穹低垂,一隊疲憊的人馬行至洺山山口。

洺山位於古揚州會稽郡鄞縣西南,因各族混居,洺山被分為北洺山和東洺山。

北洺山因有於越猛虎族居住,便設置為道,與鄞縣的行政設置相當。

東洺山仍稱為洺山,山中多為漢民,也有不少於越族參雜其間,歸屬於鄞縣治下。

這隊人馬顯得異常憔悴,大多數人臉上還帶著深深的憂愁之色。當他們看見山口之時,露出稍許微笑。

內有一方臉的俊秀後生自隊中走出,眼望著綿延起伏的洺山,心中輕歎一聲道:“洺山,我終於回來了。”

此人姓朱單名鉉,是會稽郡治下的鄞縣榆樹鄉洺山子弟。自幼父母雙亡,為叔父收養,習得一身好武藝,今年剛滿十八歲。

三年前,朱鉉與族中其他叔伯兄弟加入太平道,響應張角大弟子馬元義之招,奔赴汝南起義。

汝南兵敗後,轉投“地公將軍”張寶。

朱鉉因作戰機智勇猛,又對太平道信奉不已,甚得張寶賞識,成為張寶的貼身護衛。後來,張寶更是將麾下最精銳的三千麟衛軍交與朱鉉統領。

曲陽大敗,張寶部眾被朝廷擊潰,朱鉉率領護軍,拚死保護重傷的張寶殺出重圍。

但張寶以為起義已經失敗,兩位兄弟亦已身死不願獨活,命朱鉉帶所餘麟衛軍千餘名蟄伏待出。並告知朱鉉,黃巾軍擄掠所得藏於某處,可再起時為軍餉。

隨後,張寶拔劍自刎。

朱鉉珍重的收藏起張寶的白虹劍,命人安葬了張寶,並找了一個容貌身材與張寶相似的戰死士兵,給他換上“地公將軍”的衣服,故意讓漢軍發現,漢軍信以為真,亂起而搶,於是張寶墓得以保存。

朱鉉與手下最信任的幾位護軍將領計議再三,決定兵分兩路。

堂弟朱瞻與雷氏四兄弟雷義、雷薄、雷雲、雷天率八百麟衛軍扮作戰亂流民分批歸鄉。而他與兩位結拜兄弟張欒、常奎及馬元義之子馬文成、馬強武兄弟化裝成戰亂中機投巧取的富商,帶兩百名最為精銳的士兵啟出寶藏後返回洺山。

因朝廷對黃巾叛匪搜鋪甚嚴,不得不晝伏夜出,好在中途行船數百裏,否則帶著這些寶物真不知何時方能到得。

這時,山口中走出十數人來,朱鉉鎖眉定睛方才看清,正是雷家四兄弟及幾名護軍。一身農夫打扮,但掩飾不了走起路來的虎虎從風。

朱鉉眉目緊縮,心中擰了一下,思忖道:“已傳知朱瞻不必相迎,我等自行入山,為何雷氏兄弟會在此等候?”

這時,來人已快步奔至,見著朱鉉等人,心內隻顧了歡喜,縱情高呼道:將軍還鄉,我等特來此等候。違抗軍命,還請將軍恕罪!實在是想念大家夥。

朱鉉這才放心,遂心下釋然,笑道:自家兄弟莫要說兩家話。大半年不見,我等也甚是掛念弟兄們。今後就要在這洺山蟄伏為民了,切不可再用軍中稱謂。

在場諸人互相寒暄過後迅速地進入洺山山口。

一路之上,但見兩側山峰林立跌宕、怪石突兀,好幾處竟也隻夠數人通過,加之飛流瀑布水道溪流好不凶險。

張欒邊走邊看,不由得驚歎道:此處若設伏兵,我等皆休矣!

雷義麵露喜色,回道:我等入山之時亦是如此說,朱瞻將軍說這就叫……哦,對了,就叫天險。若在山道狹窄處設立關隘數處,任他雄兵數萬也休想輕易攻入。況且此處水源充沛山中物產豐富,固守數年不成問題。

諸將聽到此處,原本的擔憂去除了不少,都拜服朱鉉的決定,齊聲讚道:將軍果然好謀劃。我等皆以為將軍思鄉心切,竟將千餘人困於深山之中,原來卻是如此妙的去處,正可憑此處休養生息。

朱鉉聽聞,卻並未有絲毫欣喜,歎道:“可惜此處民生不濟,墾種艱難,雖流民也不願多入,自保有餘,發展難啊!更有於越一族時常襲擾,我等若要起事不可久居。”見眾人皺了眉,朱鉉忙又寬慰道:官府亦不願多來管轄,世外桃源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