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籌措軍餉二(1 / 2)

抽取鹽鐵重稅和追繳官員貪墨顯然還不足以供應五萬軍隊的長期消耗,朱鉉便問文正還有何良策?

文正當然清楚這一點,又琢磨了琢磨:“眼下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借用袁術的這封信,向富商大戶們要糧要錢。”

朱鉉聽了,總覺得不是長久之計,遂問:“設置官田和軍田如何?還可建立官辦的鹽場和礦山,這樣軍費不就有了,官員們的俸祿也能大大提高。”

文正卻以為不妥:“官辦田產、礦山、鹽場不易管理,容易造成市麵上的糧、鐵、鹽價格紊亂。商賈之道貴在公平,以官府之身與百姓爭利會導致整個商業的失衡,所以官府不宜參與經營隻能收取稅賦。倒是將荒廢之地都收為官府所有,再租給他人使用較為可行。可這都需要人力,現今又哪來這麼多人可資利用,解不了當務之急。”

眾人皆麵麵相覷,這文正說了半天,還是隻能解決一時而不拿出一個長久之策。

王朗索性問朱鉉:“賢婿,這五萬大軍可否裁撤一部分?”

朱鉉當然不願意:“大人,但凡有百萬人口以上的各州郡無不擁兵數萬,更何況我受義父之命回鄉招兵,乃是要勤王護駕討伐董卓那賊子的。我若領兵出征後,袁術、孫堅之輩突然來襲,您靠什麼抵擋。”

文正見王朗似乎欲言又止,忙說:“二位大人不必煩惱,文正有辦法解決兵餉的事,而且能夠令府庫充裕。”

王朗喜道:“若有這麼好的辦法,就快快說出來。”

文正其實現在還不想使用這個辦法,但現今也別無良策,隻好提前說出來了:“我東漢稅製分為產業稅和人頭稅,這種稅製有利於大戶們斂聚,而小民百姓負擔很重,更不利於發展人口。應將人頭稅取消,加入產業稅。並按產業的多少劃分等級,等級越高,則收取的賦稅比例越高。”

眾人中有明白的,如袁渙、杜畿等人,自然清楚這意味著什麼。若真能實行,其一百姓們的負擔就會大大減輕,人口也會急速增加;其二遏製大戶們斂聚田產,保障自由小民的利益;其三增加府庫收入。假以時日,若人口數量允許,官屯、軍屯的田畝、鹽場、礦山就可實行,以會稽的土地、物產必將富甲天下。

文正講完,眾人卻沒有急著叫好,反而都沉默下來。因為文正此策直接將矛頭對準了世族們。

東漢末年的世族,侵占著大部分的田地,族中子弟多有出仕為官者,且家中豢養了不少隸農,選其精壯者組成土兵,更有許多朝中的高官和豪俠為其所用,勢力之強大,遠非王朗這樣的太守所能對抗,搞不好他王朗就在會稽呆不住了。

陳平心中跟明鏡一樣,歎道:“錢糧,錢糧,當真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文正此策雖好,隻怕……,還未實行,咱們的人頭早已落地。此策不是不應為而在於不可為。世族們上有朝中權臣為其牙,下有土兵、豪俠成其爪,不拔了這些爪牙,想動他們?我看伏虎不成反為虎傷。”

陳平此言一出,王朗馬上點頭讚同,顯然王朗是非常不願意去得罪這些世族的,劉燁等人一時也沒了主意。

過了半晌,杜畿上前建言:“既不可為便不要強為。但文正此策也不是皆不可為,人頭稅可以取消,這有利於刺激會稽的人口發展,有了人就能多開墾荒地,就有了賦稅增加。這損失的人頭稅,可以從世族們那裏找回來。各郡縣人口除士、農、兵、工、商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未計入賦稅征繳,那便是世族們豢養的隸農和土兵。世族常年隱瞞這些人的數目,逃繳了大量賦稅,隸農、土兵不用繳稅,自然希望依附於世族門下。對此事,朝廷早有明旨,各地卻迫於種種壓力實行不了。黃巾之後,我朝為緩和士農矛盾,打擊世族斂聚田地,又下旨不得豢養私兵。我看咱們先解散世族的土兵,然後追繳曆年來所欠賦稅,也等於去掉了世族的一隻臂膀。三年之後,大局已在控製之中,到那時再按照文正之法實行才比較穩妥。”

杜畿這麼一說,王朗感覺雖然難度也不小,但比之文正的辦法更可行。

眾人同聲附和,陳平也說:“循序漸進有張有弛,此策甚妙!‘老虎肉’要一口一口的吃,我看先追繳賦稅,然後再解散土兵為宜,此事還需朱鉉的軍隊多多協助才能彈壓住那些土兵。”

朱鉉自是滿口答應。一者是為自己的軍隊籌劃糧餉,二者朱鉉也早有心要整治一下世族,“散財救窮,自食其力”正是太平道所倡議的,朱鉉一直想在會稽實現這個理想,苦於黃巾軍大多為貧苦出身,隻有想法卻沒有良策實施,現今在座之人皆有大才,集思廣益,竟然不經意間想出了辦法,朱鉉怎能不高興。

朱鉉突然想到了彥旭,彥旭不就是靠控製航運發的財嘛,試探著問道:“我有一法可募得一些錢糧,不知行也不行?”眾人都好奇的看著朱鉉,也不知他何時在經濟之道上長了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