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這些以後,朱鉉等人便率軍出發,去與曹操會合。
這個時候,曹操已經招收了兩千餘人,陳溫又讓丹陽太守周昕給了曹洪四千丹陽兵,加上朱鉉的騎兵,曹操帳下又有了萬餘人。
手底下一有了人,曹操就計劃著向酸棗進軍,勸說各路豪傑共同進軍。
劉曄卻悄悄的對朱鉉說:“曹公此去恐怕又要無功而返,我猜關東群雄必不會聽他的。”朱鉉笑了笑,沒說什麼。
朱鉉找到曹操進言:“曹公救世之心天下人皆知,但我等雖有馬步兵萬餘人,但大多為新招募,沒有經過訓練,恐怕不能馬上去參加廝殺;再者,人多了糧草就是個麻煩事,還是一邊整軍一邊籌糧,靜待關東軍進擊,咱們再前去相助。”
曹操雖然急於立功,但情知朱鉉說的有理,遂嗬嗬一笑,表示讚同,“那就照鎮南將軍說的辦吧!”吩咐手下諸將加緊操練,又派人四處去要糧草軍餉。
關東群雄們確實都在酸棗,連盟主袁紹都跑來了,可是他們在一起不是為了計劃如何進攻,而是每天飲酒作樂。
盟軍的糧草都是冀州刺史韓馥提供的,可是架不住這十幾萬大軍如此消耗,慢慢的就接濟不上了。
“群雄們”一看,隻能散夥了,等籌集了糧草以後再來吧。
雖然討伐董卓的聯盟撤攤子了,但盟軍仍然分為南北兩路進攻董卓。
北路軍,袁紹坐鎮冀州,以河內太守王匡為先鋒,與董卓的部隊不時發生一些小規模的戰鬥。
南路軍,袁術坐鎮南陽,長沙太守孫堅負責衝鋒陷陣。
消息傳到了曹操的大營,眾人一時都不知道怎麼辦好了。
曹操雖然雄心萬丈,但是隻到現在都沒有一個落腳點,也就是沒有根據地。袁紹、袁術都是帶著軍隊逃離洛陽的,董卓沒辦法,給他們封了官,所以他們控製有自己的地盤。
曹操是一個人偷偷跑的,在盟軍中表現的又這麼“出眾”,董卓控製的漢獻帝小朝廷怎麼會給他分封呢。
夏侯惇等人勸曹操先占領九江,進而控製廬江。但九江夾在荊州的南陽和豫州汝南郡中間,袁術現在控製著南陽,袁術、袁紹的老家正是汝南,九江又是袁紹的部下周昂做太守,他哥哥周昕是丹陽太守,剛剛借給曹操四千兵馬。如果奪取九江、廬江,曹操就會被袁術、袁紹、周昂、周昕包圍、腹背受敵,天下人也會罵曹操背信棄義。
曹操精明透頂之人,當然不會采納夏侯惇的意見,可是總要有個去處吧!老是賴在揚州,莫說自己不好意思,恐怕早晚人家也要來攆自己走。
就在曹操在這裏絞盡腦汁的琢磨之時,南路軍的先鋒孫堅開始發飆了。
要說這孫堅,真是一員虎將。他十七歲那年,隨其父一起乘船去錢塘,途中,正碰上海盜胡玉等人搶掠商人財物,在岸上分髒。商旅行人,一見此情此景,都嚇得止步不前,過往船隻,也不敢向前行駛。孫堅見狀,提著刀大步奔向岸邊,一麵走,一麵用手向東向西指揮著,好像正分派部署人眾對海盜進行包抄圍捕似的。海盜們遠遠望見這情形,錯認為官兵來緝捕他們,驚慌失措,扔掉財貨,四散奔逃。孫堅不肯罷休,追殺一海盜而回。
黃巾起義後,朱儁奏請孫堅擔任佐軍司馬。孫堅在淮、泗一帶招募了一些士兵,加上跟隨他在下邳縣當差的同鄉少年,共得精兵一千人。此後,孫堅便率領這一千多士兵,隨朱儁南征北戰。
汝潁的黃巾軍,處於困境,無路可走,固守宛城。孫堅領兵進攻,他獨當一麵,親冒矢石,率先登上城牆。他的部眾受此鼓勵,紛紛緊隨其後攻下了宛城。經過朱軍的推舉,朝廷任命孫堅為別部司馬。
天下諸多州郡,紛紛興兵付伐董卓。孫堅也參與其事,也許看好袁術根出身四世三公的門楣,孫堅接受了袁術的驅使。
不久,便做下了兩件大事。
兵到荊州,逼死了荊州刺史王睿;兵到南陽,殺掉了南陽太守張谘。
然後,孫堅率部來到魯陽與袁術相見,袁術授意孫堅在這裏招募兵馬,準備進攻董卓,同時假稱已請表獲準孫堅為破虜將軍兼領豫州刺史,孫堅將自己的治所設在了陽城。
再說曹操這邊,軍隊也訓練好了,糧草也籌備齊了,就準備出發了,去哪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