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決戰界橋下(1 / 2)

朱鉉、顏良一左一右率領騎兵衝出,如翻江倒海之勢殺奔公孫瓚前軍。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敵軍竟然毫無反應,既無騎兵殺出,又無弓弩手施射阻攔。

朱鉉、顏良未料到如此順利,反而有些擔心,對方在等什麼?終於,有一些弓弩手緩慢的移動上前,毫無組織的扯弦引箭亂射一氣。

此時相距不過數十步,雖有些許箭矢飛來,朱鉉、顏良倒是放心了。不管對方有什麼陰謀,都來不及阻止騎兵衝進眼前的步兵方陣了。

這到底怎麼回事?原來嚴綱被射死後,公孫瓚前鋒部隊失去統一指揮,三萬前鋒部隊中竟無人敢出麵發號施令。

兩翼的幽州鐵騎驕橫,在步兵麵前一副趾高氣昂的姿態。步兵心中多有不服,別著勁等騎兵先衝上去。幽州鐵騎自然也不願先動手,要等步卒先射一陣弓弩再衝出去。

如此一來,便失去了阻敵的最好時機。待到朱鉉、顏良衝至五十步時,步兵終於沉不住氣,擔心被對方騎兵衝散陣型,匆忙之間上前一陣亂射。

朱鉉、顏良見狀,徑直率領身後騎兵頂著並不密集的箭矢衝入中間的步兵陣營。

與白馬義從不同,朱鉉、顏良所率皆為重甲騎兵,也稱為突騎。一旦突破敵軍陣營,便使對方整個防守陣型渙散,互相之間不能呼應,加之公孫瓚步卒各營也缺乏統一指揮,隻能各自為戰。

在極短的時間內,前方兩側的步兵就被擊潰,幽州鐵騎再想上前救援,已經來不及了,到處是亂紛紛逃竄的步卒,根本靠不上去,形成了朱鉉、顏良騎兵在內衝殺,對方騎兵被阻隔在外的局麵。

逢紀見狀,指揮五萬步卒列陣向公孫瓚軍殺來。

待得靠上前,大戟士發動衝鋒。重甲步兵是陣地戰的主力,一旦躲過騎兵的追殺,大戟士就能充分發揮重甲無敵的作用,所到之處人倒旗翻,整個公孫瓚前鋒部隊崩潰,三萬人馬胡互相踩踏著撤離。

兩個時辰內,三萬公孫瓚前鋒部隊便被殲滅,萬餘人殞命當場,另有萬餘人投降,朱鉉、顏良各率所部騎兵追擊幽州鐵騎。追出二十裏,斬殺對方騎兵數千,僅餘三千多人逃入公孫瓚大營。

此戰當真離奇之至。甫一交鋒便射死對方主將,導致敵軍失去指揮,在極短時間內被擊潰。

這也難怪,公孫瓚威逼嚴綱速戰擊敗袁紹,加之嚴綱好勇鬥狠,貿然引軍追擊中了埋伏,屬下部眾又各自為戰,以無組織對有組織,想不敗也難。短短幾個時辰,公孫瓚就失去了最精銳的前鋒部隊。

公孫瓚聞訊,大驚失色,全軍銳氣盡喪。

朱鉉、顏良和趕上來的文醜、麴義合兵一處,共計萬餘名騎兵衝入對方營中。

顏良先砍翻公孫瓚轅門,麴義又奪了帥旗,四下裏殺人放火,袁紹騎兵在公孫瓚營中往返衝殺,公孫瓚軍死傷無數。

袁紹在後方得到捷報,興奮異常,竟然隻率領百名大戟士及數十名弓弩手,帶著郭圖、田豐一起前來督戰。

這時從小山丘處逃跑的一千多白馬義從突然出現,圍住了袁紹。

田豐拉著袁紹,要他躲在牆後。

袁紹倒是不懼,猛地將頭盔摜在地上,大義凜然的說道:“大丈夫寧可衝上前戰死,躲在牆後,難道就能活命嗎?”

郭圖在一旁嚇得心內直哆嗦,聽袁紹如此說,真想拔腿便跑,可惜兩條腿不聽使喚,矗在原地。

袁紹竟然還誇獎郭圖鎮定自若,令其汗顏不已。

田豐無奈,急忙指揮強弩手將袁紹圍在中間,拚命向四周射箭,令敵騎不敢靠近。

白馬義從也沒有認出袁紹,所以未全力進攻,隻將對方團團圍住,伺機衝上廝殺。

這也確實難料,袁紹乃一軍主帥,身邊少說有數千人保護,怎麼可能隻有不到兩百人跟隨,因此就沒往這邊想。

界橋一戰,發生了太多不可思議之事,可謂無巧不成書。

逢紀正指揮人馬向公孫瓚大營挺進,得知袁紹被圍,立刻止住兵馬,命大將崔巨率領騎兵去救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