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招設疑兵,以防利城方向而來吳敦。
吳敦生性暴躁,得知臧霸已派出援軍,果然領三千兵馬自利城而出,去救尹禮。
那吳敦率軍前往即丘,要經過一座關隘,名橫雲關。此關確是凶險,四周群山環繞,俱都是懸崖峭壁,關隘奇險,如同一片雲橫在半空中,隻有飛鳥才能過得去。
牽招深知兵理,打探到有這麼一處關隘,當然是搶先占據此處。
夜色中,牽招親自率人自峭壁攀入關內,將關內呼呼大睡的數十名守卒解決掉,便占據了橫雲關。
為何隻有數十人把守?當然是因為內中狹小,容不下許多人。再者,此關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自是也沒有必要多派兵丁把守。
牽招本意是要占據橫雲關據守,在周圍設置旗幟、營寨,令吳敦知難而退,不敢進軍。
也許是有天助。被俘獲的士卒中,有人向牽招投誠,稟報道:“將軍有所不知!吳敦生性殘暴,對下屬極不撫恤。但凡有過失者,動輒百餘重杖,有時候幹脆一刀殺之,竟是不給人活路。我等丟失關隘,肯定都是死罪,而且還會累及家人。”
牽招豈肯輕易相信,又私底下詢問其餘俘虜,都是異口同辭,沒有不害怕恐懼的。
“匹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看我如何取利城!”
當下,牽招便派出一名精細膽大的降卒,令其去利城告急,無論如何要誆騙吳敦前來。
那人在半道上遇著吳敦大軍,便謊報朱鉉大軍正猛攻橫雲關,特來求援。
吳敦聽聞,舍棄了大隊人馬,隻帶了數百餘名騎兵,馳往橫雲關救援。
那降卒也極力請戰,為吳敦頭前帶路。
到得關下,降卒對關上大喊,“速開關口!吳將軍親率數百輕騎前來,大家夥莫要驚慌。”
莫小看了這吆喝,實則是為牽招通風報信。
關上自然有投誠之人為牽招辨認,覷得清楚,確是吳敦親自來了。
牽招大喜過望,命人對吳敦喊道:“吳將軍!朱鉉大軍就在關後,正安營紮寨。請將軍移步上關,親自察看。”
吳敦聽聞,便命手下騎兵休息,隻帶了十數人入關。
帶多了,裏麵盛不下。這事,吳敦也很清楚。
待得吳敦剛一踏入關內,關口即刻關閉。
正詫異間,左右早撲上來數十名虎狼之士,放翻了吳敦的親隨,將吳敦死死的壓在地上。
牽招此時才露麵,笑吟吟的,對著兀自在地上掙紮的吳敦言道:“匹夫!擒拿你何其輕易,如同三歲孩童般。”
吳敦氣得哇哇大叫,不停地破口大罵,早被人塞滿了胡桃核,嗚嗚的發不出聲音,隻能瞪圓了眼看著眾人。
牽招一揮手,令人綁縛著吳敦押上關隘。牽招用劍抵著吳敦,對關下的吳敦部騎喝道:“吳敦已然被俘,爾等速速投降!”
關下自然是呱噪聲一片。方才隻見吳敦昂然入關,須臾之間,怎麼又成了階下囚?
正在此時,但聞得號角吹起,戰鼓大作,周圍山間、密林中旗幟豎起,刀槍相碰鏗鏗作響,喊殺聲陣陣傳來,不知有多少兵馬藏在暗處。
吳敦部下驚慌起來,有膽大者在其中呼喊起來。
“中埋伏了!搶上關去,救下將軍。不然,我等死無葬身之地。”
話音剛落,就聽關上又傳來大喝聲:“屑小無知之輩!橫雲關天險,豈是你等百餘人能攻破的。”
於是,吳敦的部屬都愣在了原地,進不能進,退不敢退。
牽招見狀,又揚聲言道:“我奉朱鉉將軍之命,前來利城借糧。不願與臧霸將軍成仇,現今無奈之下擒了吳敦。但素知藏公深愛吳將軍,真是令我為難!如今你等不降,逼不得已,先斬吳將軍一臂,而後必安然相送到臧霸將軍處。”
此言一出,底下的吳敦部屬們不禁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為何?牽招若痛快殺了吳敦,大家夥兒指不定還要額手相慶。
這吳敦刻薄寡恩,對待部下甚為惡毒,極不得軍心,死了便死了。
可牽招偏偏不殺吳敦,還要送去臧霸處。等將來朱鉉大軍撤走,吳敦必然回利城。
那時,因眾人救援不力,令其被俘,還失去一臂。可想而知,吳敦定會殺眾人泄憤。
原本鼓噪起來要殺上關隘的吳敦部眾,不由得遲疑了,又一起向那被綁縛堵住嘴的吳敦望去,但見他時而點頭時而搖頭,大家夥委實猜不懂。
先有一人下馬,而後嘩啦啦一片,百餘部騎都下馬跪伏在地,投降了。
牽招麵露微笑,心內其實緊張得很,方今才算心中石落地。忙命人下去收了降軍的武器、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