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將軍有何高見?”吳明也很吃驚,立刻追問。
顧大將軍當然有高見。他自打胳膊斷了,在帳中閑的難受,想打個麻將卻又被守衛的沒收了賭具,百無聊賴之際,決定認真學習一下兵法。而他所能學的兵法自然不會是什麼孫子兵法,而是各種故事,如東周列國的故事。雖然這些故事用途不是很大,但至少今天可以用上,用來反對衛青。
其實顧衛東對於戰守哪個更好全無看法,也根本沒有費心思去想,他所奉行的原則隻有一條:衛青說攻,他就說守,衛青說守,他就說攻。何況目前眾人都同意守,隻有衛青說攻,他自然底氣十足的反對衛青。
“戰國時的長平之戰,廉頗主守,趙括主攻,結果趙括誤國,全軍覆沒,我們今天怎麼能再犯這樣的錯誤?”顧衛東得意洋洋的把他昨晚剛看的故事兜了出來,“一失足成千古恨,可憐那七十萬秦軍將士啊。”
幾個將領的鼻子裏發出哧聲。照顧大將軍的意思,倒是趙國殺了秦國七十萬士卒。不過顧衛東雖然典故說錯了,意思倒還算是明白的,那就是不能輕攻。
衛青恨的直咬牙。此一時彼一時,為將之道在於因敵而變,誰規定的麵對強敵就必須得守?要是打仗都可以照搬古代戰例,那幹脆讓說書的來當將軍好了。但這番話他不能說,否則是對常將軍的大不敬了。
吳明卻猶豫了。他的確擔心,如果守,如衛青所說,可能累死,如果攻,卻可能死的更快。
“各位有什麼看法?”吳明也沒了主張,隻好問在坐眾將。
眾將一時亂紛紛,有說可攻的,有說當守的,有說先攻後守的,有說守夠了再攻的,反正除了直接逃跑這個建議之外都有。
吳明的眉毛皺成一個川字。“這樣吧,”他揚聲說道,“各軍先以守為準,夜已深了,大家回去再想想,本帥也好好想一想,明日再議。”
“明日再議”的結果,仍是沒有結果。於是,又一次“明日再議”。
衛青急的在帳中直打轉。
他私下裏兩次向吳明力陳利害,如果坐守,最終隻是拖慢了失敗的時間,卻增加了失敗的可能,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失敗的危險會越來越大,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拚死一搏。但吳明左思右想,始終下不了決心。
現在時間已經過了一天兩夜,如果明天又是“明日再議”,那麼也就不用“議”了,因為金軍已經安營,等金軍一分兵,一切都晚了。你攻正麵金軍,人家大可後撤,其他幾路東西南北的四處攻擊,難不成看著他們燒糧占城?
衛青站在門外,看著天空。時已二更,他仍是全無睡意。五萬大軍,難道就這樣一步步被金軍逼死嗎?但他不是吳明,他不能做最後決定,怎麼辦?
他來回踱著步,心想要是金軍能主動來挑戰就好了,隻是看金軍穩穩的紮營,絕無主動攻擊的意思,估計他們也是看到了分兵攻擊這一招,所以才這麼穩當的。
他長歎一聲,正要回房,突然一個主意閃進腦海。這個主意實在太可怕,他一想到這辦法,不由的全身打了個冷戰。
“不行!”他不由叫出聲來,急忙晃了晃頭,把這個主意從腦袋裏趕出去。
遠處傳來一陣喧嘩聲。衛青眯起眼睛看去,黑暗中,隻隱隱看到幾個士兵在打架。
他歎了口氣。
這幾天打架的士兵多了起來,本來士兵們士氣高昂,但大軍在方縣一駐就不動,士兵們的精力無處發泄,沒有敵人可打,他們就互相打。士氣正慢慢的被消磨。
衛青頓了頓腳。隻能這樣辦了!他知道自己這樣做有多危險,不但可能麵臨殺頭,甚至可能身敗名裂,遺臭萬年,但沒辦法,為了五萬將士,為了大漢河山,他隻有拚了!他轉身進屋,急急忙忙的換上一套便衣,又匆匆寫了一封信塞在懷裏,躲躲閃閃的出門去了。
次日,是戰是守問題沒有“再議”,因為金軍幫他們解決了這個問題。
金軍全軍來攻了!
“全軍備戰!”吳明連續下令,“衛遊擊回歸左三隊,左三隊居中,一、四隊分列左右,二、五隊為後,馬牙將,顧將軍有傷在身,請你多多輔助顧將軍指揮作戰!”
不得不說,吳明的指揮還是有方的。左三隊有衛青在,可以當得正麵主力,左二隊的顧大將軍實在讓人放心不下,所以讓馬超輔助,而且把它放在後衛線上,至少不必冒一戰既潰的風險。
各將領命而去。
衛青剛一到軍中,劉安邦就下令:“衛遊擊,本隊由你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