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血氣方剛的李世民對父親的猶豫不決頗為不滿,他霍地從團凳上站起身,言辭激烈而誠懇地說道:
“當今盜賊日益猖獗,遍布天下。大人授詔討賊,能把賊寇全部消滅嗎?倘若不能,皇上能免大人的罪責嗎?天下之人皆傳李氏當就圖讖,故而李金才本無罪,卻被皇上夷滅九族。今大人不能殺盡天下盜賊,皇上必定以此為由殺掉您,並株連九族。到時不僅大人身首異處,李氏一門被滅!”
“二公子說的對,唐公,請起兵舉事,創霸王之業吧!”劉文靜懇求道。
此刻,諸位同僚都把目光齊刷刷地對準唐國公李淵,熱切盼望著他能點頭同意,以滿足眾人的願望。然而李淵仍舊穩穩地坐在那把雕花椅子上,不動聲色。裴寂見狀,懇切進諫道:
“唐公,請聽裴寂一言。今主昏國亂,盡忠無益。本是將佐出戰失利,卻牽連到您頭上。事已迫在眉睫,該早定大計。況且晉陽兵強馬壯,宮監積蓄的軍資財物巨萬,以此起兵,還怕不成功嗎?現今代王年幼,關中豪傑蜂起造反,卻不知歸附於誰。若唐公此時能大張旗鼓地向西進軍,招撫他們,使他們歸附,這就如同探囊取物般容易。如此,唐公為何非要受一個使者的監禁,坐等殺戮,慘遭滅門之禍呢?”
“裴大人所言極是。”李世民重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懇求道,“父親,您若能聽取諸位大人所言,舉兵起事,則可以轉禍為福,創萬世基業。此乃國之萬幸,李氏之萬幸!願父親勿疑,速作決斷!”
“是呀,唐公。”坐在李世民一側的唐儉也應聲說道,“今唐公上應天命,下順民心。若能南收豪傑,北招戎狄,擁有燕趙之地,渡河南進,占據秦、淮,足能奪取天下,創湯、武之霸業。”
眾人皆紛紛隨聲附和,懇求李淵舉兵起事,圖霸王之大業。
在一片進勸和懇求之聲中,李淵終於拿定了主意。他環顧了端坐於自己麵前的諸位幕僚一圈,然後一捋髯須沉聲說道:
“此為你等所逼也!湯、武等聖賢,本公不敢與他們相比。本公欲舉事,一來是為了保全身家性命,二來也是為平定天下之亂,好令蒼生免遭塗炭。至於王霸之事,你們就不必多言了。本公自知才疏力薄,到時當讓賢於聖賢。”
裴寂對李淵圖霸稱帝之心了然於胸,清楚他最後那句話隻不過是謙辭,其目的是為了以德服人,籠絡人心。他對李淵微微笑了一笑,接著瞟了眼在座各位,抑製不住興奮地宣布:
“各位,唐公已答應我等舉事了。這真可謂蒼生之幸,天下之幸啊!”
“是啊,我們就等著這一天了!”眾人頓時歡呼雀躍,高聲對李淵表忠心,“唐公,請相信我們一定竭忠盡力,拚死而戰!”
李淵聽後,甚是歡欣。他雙目炯炯有神地注視著諸位心腹,嗬嗬一笑,旋即又動情地大聲回道:
“你等忠心令本公深為感動,他日若事成,必當與你等平據天下,共享榮華富貴!”
眾幕僚得到李淵這番承諾,益發歡欣鼓舞。他們一個個情緒高昂,慷慨陳辭,爭著向唐國公再次表忠誠。
這時,一位五短身材、身穿黑衣的小校神色慌張地跑了進來,沙啞著嗓音向留守李淵稟報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