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此計絕妙!”王長諧高聲附和道,“隻要屈突通不敢攻蒲津,那我軍就勝券在握了,哈哈!”
劉弘基也是頻頻點頭稱妙,接著又跟李淵商議起了具體細致的軍事部署。一切安排妥當後,李淵就在李建成等人的護送之下,離開蒲津返回河東大本營。
第二天黃昏,西天燃燒著一團絢爛的雲霞。王長諧、劉弘基率軍迎著脈脈斜暉來到河水滔滔不絕的渡口。這時,桑顯和也已引兵列陣於河岸。他一見劉弘基,兩眼直噴火,大吼一聲,拍馬直取對方。於是,兩軍將士便在喧天的鼓聲中大戰起來。
就在兩軍鬥得正酣之際,陳演壽領數百名士卒偷偷地繞過城池來到橋邊。很快就神不知鬼不覺地將橋梁拆了。然後,他們埋伏在河岸邊的蘆葦叢中,伺機伏擊敗退的隋兵。
桑顯和滿腔怒火,加上高超的武藝,確有萬夫不當之勇,奈何援軍遲遲不到,而長孫順德和柴紹卻領著一隊人馬火速趕來。這樣一來,整個戰局就發生了變化。桑顯和漸感陷入寡不敵眾的窘境之中,可又不甘心接受失敗,隻得硬撐著與義軍交戰。直戰到深夜,桑顯和才因腹背受敵,損失慘重,而決定放棄戰鬥。他領著群殘兵敗將朝河邊撤退,卻不料遭到陳演壽的伏擊,又死傷大半。桑顯和見橋梁已拆,隻得拚死奪路而東逃。跑出不遠,但見一位胡人裝束的猛將迎麵而來。桑顯和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揮刀與他交戰。
兩人戰過幾回合,桑顯和一閃身縱馬往左一拐,策馬而逃。阿史那大奈一邊高聲叫喊著下馬投降,一邊緊追不舍。可惜桑顯和馬如閃電,不多時就躍過了另一座小橋,接著緊隨其後的十幾個士卒將橋拆去。因而阿史那大奈隻好立在河岸上,望敵興歎,大聲謾罵,以解心頭之怨氣。又一次讓桑顯和逃脫了,阿史那大奈心裏真不是個滋味,可又沒法,隻得悻悻然打馬往回走。
桑顯和兵敗,法曹靳孝謨便出城納降。於是蒲津、中城為義軍占據。
李淵獲知蒲津大捷,格外興奮,親自領著人挑酒擔肉前往蒲津犒勞眾將士。然後,王長諧與李淵兩軍兵合一處,準備攻取河東。期間,裴寂、劉文靜為首的幕僚們推戴李淵為太尉。李淵謙讓一番,末了還是喜洋洋地接受,並加置僚佐,擴大領導集團。隻要願意歸附李淵者,皆授以官職,因此三輔之地的豪傑紛紛前來投奔李淵,領授官銜,並為他效力。
河東守將屈突通為桑顯和丟掉蒲津這一軍事要地而惱怒不已。因此,桑顯和自縛前來請罪之時,屈突通勃然變色,令刀斧手把桑顯和推出去斬了。這時,大將堯君素撲通一聲跪地替自己的好友求情,勸說屈突通大戰之際不要殺大將,以免自亂軍心。屈突通素愛桑顯和驍勇善戰,哪肯真心殺他。他這樣做,隻不過是為了嚴明軍紀,令將士不敢怠於戰事。因此經堯君素以及眾將一番懇求,最後屈突通也就做了個順水人情,免去了桑顯和的死罪,隻勒令他將功贖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