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能得到皇泰主楊侗如此信任和器重,自然喜出望外。他一再向皇泰主表忠心,信誓旦旦地承諾自己一定會盡力平定宇文化及,竭忠輔佐皇上。楊侗聽信李密,又將東都兵權交付於他,由他統帥全軍。這一下可大大觸動了一向兵權獨攬的王世充,他對皇泰主過分器重李密大為不滿,同時也十分忌恨李密奪了他手中的權力。隻不過王世充為人奸猾,深藏不露,沒讓人察覺到他內心的真實想法。因此,誰也沒能發覺他對皇泰主的怨懟,也沒看出他與李密的不和。
元文都是素來看不慣王世充獨掌軍權、飛揚跋扈的得意勁兒。今見皇泰主重用李密,授之朝政大權,從而消弱了王世充的權力,元文都自是喜不自禁。元文都以為李密足智多謀,頗有雄才大略,且手下兵多將廣,有了他這麼一個大能人必定能平定天下。因此,他想方設法接近李密,不失時機地巴結對方。李密心裏明白元文都這麼做的有意,無外乎是想借助自己的力量打壓王世充。而李密對王世充與自己麵善心不和的實情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很想同元文都一派結盟,以震懾王世充,使自己處在更有利的位置。因而,李密也趁元文都取悅自己之際,向他頻頻示好。很快他們倆就結成了政治同盟,合力挑戰王世充。
王世充見李密跟元文都攪和在一起,且處處同自己作對,心裏頭自然極不痛快。他想自己想要獨攬朝綱,權傾朝野,那就必須得將這顆刺拔掉。為此,他絞盡腦汁思謀著對策。以王世充的智慧,找到對付元文都和李密的辦法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難事。這不,不用多久他就頭腦生出靈光,尋得條妙計。他立馬給皇泰主楊侗上了道奏折,建議他趕緊令李密率軍攻打宇文化及。皇泰主正有此意,算是與王世充不謀而合,便當即準奏,下令李密即日率兵開赴衛州,與宇文化及決戰。
李密接到皇泰主的聖旨,心裏非常高興,因為他從楊侗的詔書中讀到了他對自己的信任和器重。當然更為重要的是,由於皇泰主對自己堅信不疑,他就沒有了東都的後顧之憂,可以傾盡全力攻打宇文化及。他不無自負地認為,以自己的實力打敗宇文化及這頭蠢驢根本沒任何問題。故而接到聖旨之後,李密就馬上行動,率領自己的精銳部隊向衛州進發。
王世充一聽說李密的部隊開往衛州,心裏一陣狂喜。冷靜後,他就馬上采取第二步行動。他趁大家為李密連連告捷之機,向自己部下潑冷水,挑撥他們,說元文都、盧楚他們隻是刀筆吏,庸碌無能,不久必為李密所擒。軍士們知道自己的頭兒與元文都有隙,大都不以為然。王世充不氣也不惱,繼續煽風點火,提醒他們多次與瓦崗軍打仗,期間殺了他們很多父兄子弟,一旦他們成了李密的部下,那肯定沒有一個人能躲避對方的報複,到時隻有死路一條。這一下子說到問題的關鍵之處,眾將士疑慮重重,惶恐不安,一個個向王世充討求生之道。
麵對此情此景,王世充心中不由一樂。接著,他神情詭秘地告訴眾人,要想保全性命,那就必須殺掉元文都、盧楚這夥勾結李密的叛徒,拒李密於東都之外。將士們聽信了王世充的說辭,一個個發誓支持自己的上司剪除元文都之黨,而且人人滿腹牢騷,憤恨不已。王世充見手下將士被自己說服了,十分高興。隨即,他便跟他們密謀起具體的行動計劃。
王世充一向小心謹慎,然百密也難免一疏,自己的行動還是給元文都察覺到了。元文都得知這絕密情報後,內心充滿了恐懼,當即就召集盧楚、段達等人商議。最後他們決定在王世充明日早朝之時,於過道中伏兵誅殺他。這計策應該不錯,可惜的是段達擔心這事不成則必死無疑。考慮再三,他還是決定站到手握兵權的王世充一邊。於是,他連夜派女婿張誌向王世充告密,同時自己也回營下令部隊嚴整以待,以應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