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章 李軌歸唐(2 / 2)

不過,張俟德畢竟是涵養極高的說客,他努力控製好自己的情緒之後,就向李軌他們施展出自己的口舌之才,展開淩利的心理攻勢。然李軌乃久經考驗之將帥,對口舌之辭向來不當回事,更無懼怕之心。當然他對李淵封王加爵還是有點動心,可很快又被曹珍、梁碩等人勸他稱帝的請求冷了下去。是呀,李淵可以當皇帝,為什麼我李軌就不能呢?這麼一想,李軌就決定不接受李淵的旨意,向他稱臣。

幾番遊說之後,張俟德明白光拿言詞逼李軌就犯已無可能。於是,他隻得將裴寂授給自己的那則妙計搬出來對付李軌。果如裴寂所料,李軌一聽說李世民將率大軍強占河西之地,不禁變了臉色,一時默然無語。與此同時,曹珍、關謹、梁碩等也麵麵相覷,一時間竟不知如何是好。李軌他們清楚大唐的軍力遠在自己之上,若機智善戰的秦王真率數十萬精兵強將攻打涼州,那他們確實招架不住,到時極有可能城破人亡。張俟德的目光逐一從對方的麵上掃過,琢磨到了他們的顧慮。沉吟了一下,他又以三寸不爛之舌力說李軌歸順大唐,以保全河西之地。

李軌靠在虎皮交椅上,撚須沉思良久,遲遲難以決斷。就在這時,曹珍突然開口了,他一反剛才的強硬主張,建議大涼王聽從張俟德歸順大唐。話音未落,殿中就響起了一片驚呼聲。大家眼光齊刷刷地注視著曹珍,神色異樣。真的,他們做夢也沒想到一心勸李軌稱帝的曹珍會來這麼一出,這也太出人意外了!曹珍能夠讀懂眾人眼神裏的內容,他微微一笑,然後聲如洪鍾地將自己的理由細說了番。

眾人認為曹珍的話切合實際,能保全自已的官位和性命,也就紛紛點頭表示讚同。最後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權衡利弊,安修仁和關謹也勸李軌歸順大唐。眾僚屬之中,隻有梁碩持反對意見,他認為李淵一直對河西虎視眈眈,即便歸順大唐,大涼王也未必能保住河西和身家性命。與其如此,倒不如與李淵殊死一搏,也許還能搏出一片真正屬於自己的天地。即便最終失敗,也可以昂著頭死,何須向他人卑躬屈膝,俯首稱臣呢!

曹珍聽梁碩這麼一說,立馬反駁對方不識時務,會送了大涼王的前程以及河西數十萬的生靈。梁碩也不示弱,挺直腰板與曹珍據理力爭。於是乎,大殿內響起一片爭吵聲。

此時,李軌好像根本沒聽見手下的爭論,兀自低頭蹙眉思索。好長一段時間過後,他才拿定了主意。於是,他一拍身前紫紅色的幾案,當眾宣布了自己的決定。殿中立馬響動著一片歡呼,那是曹珍主降派為自己的勝利而歡呼雀躍。梁碩得知李軌的決定,又驚又氣,卻也無可奈何。他知道自己無法改變大涼王的想法,多說也無益,也就不想再進諫了。他隻那麼兩眼冒火地掃視了一眼曹珍和眾同僚,接著起身拂袖而去。

曹珍望著梁碩匆匆離去的背景,不禁得意地冷哼了聲。他又一次鬥贏了這位對手,而且他相信自己能夠一步步從梁碩手中奪過權力,甚至將他送上斷頭台。

張俟德在焦慮不安中終於等到了自己最想要的結果,他一聽說李軌答應歸順大唐,兩眼頓時閃爍出興奮與喜悅的光芒。接著,他高度讚揚了一番李軌,稱他英明睿智,是一位識時務的俊傑。李軌聽了相當高興,隨後他便令其弟李懋跟張俟德一道入大唐向李淵上表稱臣納貢。

數日之後,張俟德便領著李懋在太極殿朝見大唐天子。李淵收服了河西大涼王,自是歡喜不已,當下封李懋為大將軍,厚賞張俟德。緊接著,他又派張俟德持節前往涼州,冊拜李軌為涼州總管,封涼王。

李軌歸附了大唐,這令李淵消除了一大顧慮,從而對平定西秦充滿了信心。因此,兩天後他就封秦王為西討元帥,即日率軍西征薛仁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