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完畢,蘇威領著孟孝義等同僚一道離開了王世充的營帳,各自奉命回營做戰前準備。
天很快就暗了下來,大地被無邊的黑暗層層包圍,混沌一團。這時,李密領著單雄信、陳智略、程知節、裴行儼、張童仁一班將領圍坐在燈火通明的帳中開懷痛飲,談笑風生。他們似乎忘記了自己處於戰爭的危險境地,抑或是過於自信,根本就沒把東都強敵放在心上。所以盡管單雄信在偃師城北吃了敗仗,而且傷了裴行儼、孫長樂等十幾員大將,但是李密依然不感到緊張,因為他打心裏就輕視王世充。
然而,就在李密等人設宴飲樂之時,東都大將郭士衡帶領數百騎兵從通濟渠出發,抄著那條崎嶇蜿蜒的山間小道,人銜枚馬勒口,悄悄地向北邙山西側進發。約莫一個時辰後,他們翻過幾座山,越過條流水淙淙的山澗,爬到了高高的山頂上,然後埋伏在叢林之中,靜候戰鬥打響。
同時,王世充再一次召集段達、張績、董浚、孟孝義、楊汪等將領作戰前部署。會上,他嚴格要求將士們按自己製定的計劃行動,不得出任何紕漏,否則按軍紀殺無赦。接著,他向各營下令三更造飯,五更出發。布置一番後,各位將軍奉命而去。
次日清晨,天空一片晴朗,北風呼呼地刮著、一麵麵旌旗在營寨上空獵獵飄揚。王世充高高挺立在一片黑壓壓的軍士麵前,扯著大嗓門向他們作戰前動員。他聲色俱厲地告誡自己的部下今日之戰不僅僅是爭勝負,而是關係到各位的命運前程,生死在此一舉。如果勝了,榮華富貴自然少不了;假若失敗,那一個也逃不了。因此,各位將士當奮勇殺敵,這不僅僅是為了國家,也是為了自己!王世充的話雖不長,卻極大地煽動了全體將士的情緒,鼓舞了他們的鬥誌。一時間,群情激憤,鬥誌昂揚,誓死之音響徹雲霄。
王世充見自己部下鬥誌如此旺盛,大悅,當即翻身上馬,揮劍向蔚藍的天空一指,大喝一聲出發。於是乎,人影晃動,蹄聲四起。不一會兒,大隊人馬就通過通濟渠上的拱形橋,朝北邙山方向飛馳而去。天空中即刻卷起一陣陣昏黃的沙塵,隨風翻滾,遮蔽了東方那輪噴薄而出的朝陽。
此時,李密正在自己營帳前一招一式地迎風舞劍,舒展四肢,活絡活絡一下有點僵硬的筋骨。就在李密舞得興起之際,忽然一小校神色慌張地跑了過來,撲通一聲跪倒地上,拱手向他稟報,說王世充已率軍進入了北邙山。李密聽了,當下怔得目瞪口呆,一時說不出話來。真的,他做夢也沒想到王世充會這麼快攻打自己。這太突然了,以至於令他感到驚慌不已,不知所措。鎮定一下後,李密立即向部下發出迎戰的命令。然而,王世充的騎兵實在是太神速了,瓦崗軍還沒來得及擺好陣勢,他們就飛奔而來,李密隻好令部下倉促應戰。
頃刻間,山穀之中就響起了陣陣兵器相撞聲、戰馬嘶鳴聲和震耳欲聾的喊殺聲。
王世充部下人馬雖較瓦崗軍少,然都是長江、淮河流域的人,個個剽悍凶猛,驍勇善戰。他們縱馬馳騁,奮勇殺敵,如入無人之境。李密見此情景,不免心驚膽戰,卻又十分忿怒。他當即飛身上馬,一聲大喝,揮刀殺向敵陣。瓦崗軍將士見主帥披掛上陣,頓時士氣大振,一個個使出渾身解數抗擊敵人。王世充見李密殺將過來,也縱馬橫槊迎了上去。
兩馬相交,刀來槊往,激戰數十回合。李密雖勇終敵不過王世充的凶悍,一陣猛鬥過後,便漸漸招架不住了。這時候,不遠處的張童仁見李密處於下風,趕緊拍馬前來助戰。李密得助,定下心神,重新抖擻精神與王世充過招。王世充的確勇猛彪悍,麵對兩強敵麵無懼色,一招一式絲毫不亂,且越戰越勇漸占上風。不一會兒,陳智略挺矛飛身而來,與李密、張童仁一同對付王世充。
王世充一人戰三將,起初還撐得住,三四十回合過後,就漸感乏力,難以應付。他想抽身逃脫,無奈卻給李密三人團團圍在垓心,無法脫身。就在這危急時刻,老將段達策馬舞槍趕來替鄭公解圍。緊接著,張績也斜刺裏閃將過來,揮戟一把擋住張童仁。於是,雙方三將捉對廝殺,戰成一團。兩軍將士也像受到他們的鼓舞,越戰越勇,殺聲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