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深感秦王不殺之恩,自當舍命相報!”梁胡郎幹了杯酒,謙遜地答道,“隻是在下乃庸碌之輩,恐有負秦王之厚望,請恕罪!”
“將軍過謙了!”李世民麵含微笑地說,“將軍乃一代名將,威名遠揚,為西秦肱股之臣。將軍若肯為本王效命,此乃本王之大幸哪!”
“秦王待在下恩重如此,在下豈能不以死相報!”梁胡郎信誓旦旦地說,“隻要秦王吩咐一聲,在下當效犬馬之勞,即便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好,有梁將軍這句話,本王就放心了!”李世民興奮地握著梁胡郎的手高聲說了句,接著又問道,“請問將軍,高墌城內糧草還有多少?”
“所剩無幾,頂多隻能維持五日。”梁胡郎脫口而出。
“那軍心應該有所動搖了吧?”李世民盯著梁胡郎的小眼睛又問句。
“秦王英明,城中因缺糧,士卒怨聲四起,已有人私下逃亡。”梁胡郎坦白道。
“好!”李世民抑製不住興奮之情,大聲說道,“今宗羅睺又失將軍這一臂膀,可謂雪上加霜。本王若此時出兵,必能一戰而取高墌,以雪前恥!”
說著,李世民把眼睛轉到房玄齡臉上。房玄齡明白秦王是在征求自己的意見,於是思忖了一下,十分肯定地應道:
“秦王所言極是!今宗羅睺糧草將盡,軍心不穩,正是我軍出兵的好時機呀!”
“房大人說的是。”梁實求戰心切,一聽說要打仗了,激動得大叫起來。“此時不打還待何時,秦王,請下令攻打高墌吧!”
“嗯,決戰時機已經成熟了!”劉文靜也很興奮,高聲向李世民請求道,“秦王,我軍可以一戰,請下命令吧!”
接著,殷開山、龐玉、侯君集等唐將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向李世民請戰。李世民考慮了會兒,然後對大家點頭說道:
“好,五日後發兵攻打高墌!”
大家聽後,歡呼一片,滿臉興奮地笑談戰事,在他們看來這一仗將輕鬆獲勝。不過,李世民倒是十分冷靜,他知道盡管形勢對自己這方有利,但是宗羅睺畢竟是位智勇雙全的名將,並非那麼好對付,因此須得有良策,方能打敗他。他清楚地意識到要戰勝宗羅睺,最好的辦法是把他的部隊引出城外。那麼怎麼才能引蛇出洞呢?一時間,李世民低頭沉思起來,連屬下的敬酒也不想喝。房玄齡見他這樣,就笑問道:
“秦王,你該是在尋思計策吧?”
“不錯!”李世民抬眼望著房玄齡,答道,“玄成,實不相瞞,本王正在為引出宗羅睺發愁呢,不知你想到了什麼妙計沒有?”
“看來秦王跟玄齡想到一塊去了,哈哈!”房玄齡笑著說,“是呀,要想速戰速決,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城內的敵軍引到城外,然後夾擊他們。”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劉文靜點頭讚道,“若能把宗羅睺引出來,我敢斷言,一戰就可將他們打敗,奪回高墌。可問題是,現今宗羅睺缺少糧草,士氣低落,他不敢再像前段時間那樣主動出擊,而是躲在城中堅守不出。”
“劉將軍說的對!”梁胡郎插嘴道,“自從屢戰秦王不利之後,宗羅睺就決定不再輕易出城了。當然,倘若情形對他有利的話,他還是會出戰的。”
“沒錯,宗羅睺是個善攻不善守的人。隻要他認為有一定取勝的握,還是會出城交戰,尤其是在這糧草將盡之時。”李世民飲了口酒說。
“秦王所言甚是!”房玄齡讚同道,“今宗羅睺急需糧草,若看到有機可乘,料想他會率軍出戰搶奪糧草,以解燃眉之急。因而玄齡以為,要想令宗羅睺出戰,那就得用誘兵之計。不知秦王以為如何?”
“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啊!”李世民哈哈一笑說,“本王正有此意,想遣一小股兵力前往淺水原,以誘宗羅睺出戰。”
“此計甚妙!”劉文靜撫掌笑道,“兵少糧多,如此定能誘使宗羅睺率大軍出戰,然後我軍前後夾擊,必能大敗他!”
“理當如此!”梁胡郎肯定地說道,“宗羅睺雖頗有智謀,然也易犯輕敵這一兵家大忌。尤其是在此缺糧少草之際,他一旦看到有機會取勝對方,那必定會傾力而出。故而,秦王之計,在下以為實為妙計,一定能誘敵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