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抬舉,如晦實不敢當!”杜如晦兩手一拱,對李世民謙虛了句,接著又肯定地說道,“今宋金剛聞範伏威大敗,必不敢再遣兵偷襲龍門奪我軍糧草。然宋金剛知秦王堅壁不戰,又不得不備足糧草與我軍相持。如此,宋金剛就隻能向劉武周取糧草,以解乏糧之困。”
“克明說的對!”李世民思忖著說,“劉武周從鄯陽遠道而來,糧草運輸艱難,不可能大量屯積在晉州、澮州等距柏壁較近的地方。依我看,劉武周的糧草主要屯積在離晉陽較近的平遙。克明,你以為我的猜測對不對?”
“秦王英明!”杜如晦點頭答道,“在下也是這麼認為,劉武周今在並州,必將軍中糧草存放在靠近他的地方,以首先滿足自己的需要。至於宋金剛,他所率大軍雖為主力,然其所用糧草大多為攻城所得。今與我軍相持數日,糧草漸乏,他必會遣軍前往浩州取糧。”
“既然克明也這麼認為,那此事肯定無誤!”考慮了下,李世民忽然一拍幾案高聲說道,“好,既然這樣,那本王何不派將前往斷其糧道?”
“對!”丘行恭插嘴道,“宋金剛想奪我們的糧草,那我們就以其人之道反製其人之身,也上平遙奪他們的糧草,好雪此番之恨。”
“糧草乃軍之根本,斷其糧草,必可亂其軍心!”屈突通讚同道,“在下以為斷糧之事當越早越好,如此有利於加快我軍與宋金剛決戰的進程。不知秦王以為如何?”
“屈突將軍言之有理!”李世民頷首道,“隻是這柏壁距浩州頗遠,若軍隊從這兒出發,恐遭敵軍阻攔,很難抵達平遙呀。”
“秦王所言甚是!”杜如晦若有所思地附和道,“沿柏壁而上晉州、呂州、介州至浩州平遙,一路都有劉武周的兵馬,必會被他們所阻擊。故而,我軍若欲成功截斷宋金剛糧草,萬萬不可從柏壁發兵,當另尋良策。”
“杜大人說的對!”殷開山說道,“從柏壁至平遙路途甚遠,關隘重重,我軍很難順利達到。且途中無兵馬接應,若遇敵軍阻擊,難免損兵折將。”
“這些,本王都十分清楚,隻是……”李世民遲疑了下,接著把眼光轉向身邊的杜如晦問道,“克明,你有何妙計可解本王之難呀?”
“秦王,此事不難!”杜如晦一臉輕鬆地笑道,“今將軍劉弘基在隰州一帶,手中尚有兵馬數千。秦王可令劉將軍率軍奔赴,截擊宋金剛部下。”
“此計甚好!”李世民緊鎖的劍眉不由舒展開來,高興地笑道,“有弘基引兵斷糧道,本王就可高枕無憂了。隻是弘基在隰州,軍令難於傳達。”
“秦王勿憂!”杜如晦說道,“隰州雖距柏壁有段路程,然關道戒備較鬆懈,若單騎而走,必定不會引起敵軍的懷疑與阻截。故而,在下以為秦王可遣一員大將前去,向劉將軍傳達您的命令。”
“克明,你的建議不錯,本王以為可行!”李世民點頭表示讚成。隨即又掃了圈在座諸將,高聲問道,“請問,哪位將軍願替本王效勞?”
“在下願前往!”話音未落,丘行恭就站起身,拱手向李世民請命。
“好,行恭有勇有謀,堪當此任!”李世民以為丘行恭是最佳人選,當下就應允道,“丘將軍,本王命你前往隰州傳我命令,並隨弘基一道行動!”
“遵命!”丘行恭答道。
接著,李世民取出文房四寶,揮毫寫了道手諭,交與丘行恭。丘行恭從秦王手中接折疊好的手諭,小心翼翼地將他放好,轉身就邁出了營帳。
一走出秦王的營帳,丘行恭就飛身跨上戰馬,迎著東方剛剛升起的朝陽,快馬加鞭地向隰州趕去。曆經一路艱險,他終於在翌日黃昏時分來到了劉弘基的營帳內,將李世民的親筆信函遞到了他手上。
劉弘基接過手諭,打開一看,得知秦王命他截斷宋金剛的糧道,不禁一陣歡喜,口中連連稱讚秦王此舉明智至極。接著,他在營帳內設宴為丘行恭接風洗塵。他倆一邊喝酒,一邊商量著即將采取的軍事行動。丘行恭把杜如晦麵授的計議轉告給劉弘基,說三日之內宋金剛必會遣兵經浩州上平遙取糧,故而可在浩州截擊定楊軍。劉弘基聽了,也覺得這計謀非常好,就連連點頭表示接受,並由衷地讚美了番杜如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