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所想正與在下不謀而合!”杜如晦點頭說道,“依在下看,宋金剛當趁我軍立足未穩之際,遣一隊人馬前往附近的永安運取糧草。”
“你說的是!”李世民讚成道,“今我軍新到,尚未安紮好營寨。我敢料定,宋金剛今夜就會遣軍出城,前往永安取糧。克明,你以為如何?”
“秦王英明!”杜如晦拱手道,“正因如此,秦王今夜當遣大將引兵伏於半路,以截敵軍。”
“言之有理!”尋思了會兒,李世民又說道,“克明,我以為我軍當等敵軍取糧返回之時再行攔截。如此,可獲糧草以補給我軍所需。”
“秦王此計絕妙!”杜如晦不由自主地誇讚道,“如此,既可斷了宋金剛的糧草,又能借此補充我軍所需,真可謂一舉兩得啊!”
“既然克明也認為此計不錯,好,那就這麼辦!”李世民毫不遲疑地作出決定,接著又把眼睛轉向眾將領,高聲問道,“誰肯替本王引兵前往?”
“在下願往!”話音未落,秦叔寶就兩拳一抱向李世民請命。緊跟著,程知節也吵著要與秦叔寶一道前往劫糧。
李世民一向視秦、程二將為自己的心腹,自然是十分信任他們。他相信有這兩員大將率軍前去劫糧,決不會有什麼閃失。因此,他當即應充道:
“好,你倆智勇雙全,堪當此任!叔寶,知節,本王命你倆率三千兵馬星夜前往永安,於半路設伏,伺機劫取糧草。此事關係重大,不可有失!”
“是,秦王!”兩將一拱手,異口同聲地回答李世民。
“今天色已黑,敵軍當有所鬆懈,你倆可即刻引兵悄悄繞過城,向永安進發。”想了想,李世民向秦、程二將吩咐道。
“遵命!”秦叔寶、程知節二人得令,打馬轉身朝各自部下跑過去。接著,他們率領三千精兵,人銜枚,馬勒口悄悄朝通往永安的路跑過去。
李世民目送著那隊人馬飛馳而去,直到他們完全消失在黑漆漆的轉彎處,他才朝麾下大喝一聲,命令他們向北山進發,準備安營紮寨。
此時,介休城內燈火通明。宋金剛正坐在營署中,與楊伏念、尉遲敬德、尋相等將領商議克敵之計。他對城外唐軍咄咄逼人的氣勢有所忌憚,因此不敢立即出戰,而是想閉門堅守。楊伏念等將佐也與宋金剛持相同的看法,認為此時不宜出戰,當自守。然而,令他們頭疼的是糧草問題。軍中糧草奇缺,頂多隻能供應三天。如果不能及時從外麵獲得糧食,三日之後,就得斷炊。這沒吃沒渴的,士兵還能安心守城嗎?這的確是個迫在眉睫的大問題,宋金剛心裏十分清楚,他想按照既定的計策擊敗李世民,就必須馬上搞到充足的糧草。那怎麼才能得到糧草呢?宋金剛低頭思索著。
營署中立刻陷入一片不安的靜默。楊伏念等將佐們麵麵相覷,默然不語,他們不時瞟一眼眉頭微蹙的宋王,靜靜地等待著他的決定。
半晌過後,宋金剛終於抬起了那雙陰鬱的眼睛,目光從麵前的部將臉上逐一掃過。然後,他用威嚴的聲音向他們宣布了自己的決定,那就是,今晚派軍出城偷運糧草。將佐們聽了,一個個臉上露出驚詫的表情。緊接著,他們又紛紛議論起來,認為這樣做風險很大,不大可取。的確,外麵駐紮著三萬唐軍,要想從他們眼皮底下出城偷運糧草,實在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成功的可能性極小。但是,宋金剛明白除此之處,別無他法,也就隻能這樣鋌而走險了。因此,他力排眾議,當機立斷,命令大將尋相率三千兵馬連夜前往永安運糧。
尋相是讚成冒險取糧這一決定,所以他聽到宋金剛命令自己引兵前往永安,就欣然領命而去。他挑選好三千精兵強將,於午夜時分悄悄地出了城。此時,對麵的唐營一片漆黑,什麼動靜也沒有。見此情景,尋相那顆忐忑不安的心很快就平靜了下來。他知道,李世民沒有意識到他今晚會有行動,故而不加防備。誰說李世民料事如神,我看也不過如此,徒有虛名罷了,哼!尋相冷哼了聲,接著又仰麵對著星光閃爍的夜空哈哈笑了兩三聲,笑聲中透著幾分得意與歡喜。默然片刻,他揚鞭策馬,帶領部隊拐過一道彎,踏上了通往永安那條崎嶇蜿蜒的山間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