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在這時,羅士信的耳邊突然響起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且越來越近,越來越響亮。他不由大吃一驚,慌忙叫喚部下上馬備戰。待那隊人馬從彎道外轉出來時,他才發現來者居然是王世充。他先是一怔,緊接著縱馬手槍直奔過去。王世充見唐軍兵馬如此之少,不禁仰麵哈哈大笑了陣,然後不屑地瞥了眼前來挑戰的小將,命手下大將楊汪迎敵。楊汪得令,策馬舞戟直取羅士信。
兩馬相錯,大戰起來。羅士信武藝精湛,那把镔鐵霸王槍使得出神入化,不露絲毫破綻,直把楊汪逼得喘不氣來。隻鬥過五六十回合,楊汪便敗下陣去。王世充大驚,又令身邊大將王行達前往交戰。那王行達乃平庸之輩,哪是羅士信的對手,隻兩個回合就一槍把他刺落馬下。
王世充見折了員大將,勃然大怒,就親自引兵攻擊唐軍。羅士信年紀雖小,可機智過人,他瞅見王世充人馬眾多,知道自己打不過他,立即就掉轉頭往率軍往唐營飛馳而去。王世充見唐軍騎兵快如閃電,又擔心遭李世民伏擊,也就不敢率軍往前追,隻率領三萬兵馬進了慈澗城。
李世民見羅士信敗回大營,也不責怪他,隻問敗因和敵情。羅士信羞愧難當,伏地謝過秦王後,就向他彙報了王世充引援兵救慈澗一事。李世民聽了,心頭一怔,他沒想到王世充竟會親自率軍前來援救慈澗。如此看來,這一仗不像先前想象的那麼容易打了。要想擊敗王世充,奪得慈澗這一軍事要地,那就得靠智取,而非強攻。默然半晌,李世民突然眼睛一亮,心生一計,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接著,他麵帶微笑地望著杜如晦問道:
“克明,你以為我等要采取何種策略才能打敗王世充,奪取慈澗呢?”
“秦王,在下以為,此時不可強攻慈澗。”杜如晦思忖著說,“今王世充率大軍入慈澗城,大大增強了城內守軍的兵力。若我軍強攻,恐難有勝算。即便能勝,也將損兵折將,傷了自己元氣。我軍方到,尚未接近洛陽,此時就傷筋動骨,對東征實為不利。請秦王三思!”
“的確如此,本王也不想強攻。”李世民坦率地說道,“然慈澗雖小,卻事關重大,它是近逼洛陽,實施合圍戰術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據點,故而不得不拿下!”說到後麵,李世民的語氣變得十分堅定。頓了一頓,他又把眼光移到身旁的李靖臉上,問句,“李將軍,你有何破敵良策?”
“回稟秦王,在下以為當智取慈澗。”李靖兩手一抱,對李世民揖了個禮,然後高聲答道。
“智取?好主意,本王也是這麼想!”李世民掩飾不住興奮之情,高聲說道,“依將軍看,本王當如何智取王世充呢?”
“秦王,今王世充率軍守慈澗,其目的是想阻止我軍進逼洛陽。因此,他必定會全力堅守城池。”李靖胸有成竹地答道,“此時,我軍不與他正麵交戰,而是繼續屯兵於此,然後派一員大將引兵前往邙山。邙山與洛陽近在咫尺,是非守不可之地,王世充見我軍前往邙山,必會揮師前去增援。這時候,秦王再率大軍圍攻慈澗,城必破矣。”
“佯攻邙山,誘敵出城,爾後再引大軍攻慈澗。妙,此計甚妙!”李世民擊掌叫好,高聲讚道,“李將軍真是奇才,乃我大唐王翦、白起也!”
“不敢當,不敢當!”李靖拱手謙遜道,“秦王,若在下沒猜錯的話,其實您也早有此意,隻是不說而已。”
“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也!”李世民哈哈一笑說,“李將軍說的是,本王也想到了這佯攻誘敵之計,隻是有些猶豫,故而向你等問策。”
“秦王英明!”杜如晦讚道,“秦王年少而持重,事事樂意與眾將商議,因而屢戰屢勝,建蓋世功勳。我等能跟隨秦王,真乃天大之福也!”
“杜大人說的是!”眾將緊跟著齊聲讚道,“秦王英武神明,智勇雙全,且能禮賢下士,實乃聖賢之主。我等願隨秦王,舍生忘死,為國效命!”
“承蒙諸位厚愛,世民才有今日!”李世民對眾將拱手揖禮道,“東征能否取勝,大唐能否一統天下,還有賴在座諸位以及全體將士努力啊!”
“請秦王放心,我等必將竭忠盡力,為秦王拚死一戰!”眾將信誓旦旦地向李世民表態,聲音洪亮而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