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陛下!”長孫安世接著勸諫道,“今唐軍強於鄭、夏,李淵想先滅鄭而後再滅夏。故而鄭、夏兩國想不被唐所滅,就隻有聯合起來一道抵抗唐軍。今東都已危在旦夕,極需夏軍支援。陛下,請捐棄前嫌共擊唐軍吧!”
“陛下,您一向心胸寬廣,顧全大局,怎能因皮毛之事而置江山社稷於不顧呢?”王琬懇求道,“本王懇請陛下拋棄昔日恩仇,發兵東都!”
竇建德聽過劉斌、桓法嗣等人一番話後,也覺得很有道理。雖說他書讀得不多,但也懂得唇亡齒寒之理,知道若鄭被唐所滅,那光憑自己的力量是很難抵擋得住大唐的千軍萬馬,到時極有可能會像鄭國一樣被唐所吞並了。與其如此,倒不如先出兵增援王世充。這樣,既可抵住大唐入侵夏國,也可乘機率大軍沿路奪取元州、梁州、管州等地。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這麼一想,竇建德就慢慢滋生出了援救東都的念想。
“不可,皇上,您千萬不可聽信他們的話而出兵救援王世充啊!”裴矩勸阻道,“今大唐伐鄭,勢在必得。皇上此時若發兵援救東都,定會惹怒唐主,到時他會趁機遣軍攻打我大夏,以雪此恨。為了保我大夏基業千秋萬代,臣以為當與大唐修好,共擊鄭國。”
“裴大人此言差矣!”劉斌反對道,“前番李淵遣使與我大夏言和,乃是權宜之計,其目的是為了阻止皇上與鄭主兵合一處,從而好讓他順利攻取東都,平定鄭國。一旦鄭國為大唐所有,李淵必定會揮師直指我大夏。到那時,皇上就勢單力薄,無人前來相救,大夏危矣!”
“皇上,裴大人之言甚是有理,請三思啊!”曹旦用央求的眼光望著陷入沉思之中的竇建德,高聲說道。
“何為有理,實乃亡國之言!”劉斌嗤之以鼻道,“皇上,您切不可聽裴大人之言,否則您千辛萬苦創建的基業將會毀於一旦哪!”
“劉大人,你口口聲聲勸皇上發兵救鄭,是何居心?”裴矩勃然作色,厲聲叱道,“你如此替王世充說話,難道是被他收買了不成,哼!”
“裴大人,你不顧社稷安危而一味勸皇上與唐國修好,難不成是收了唐國使者的賄賂嗎?”劉斌冷笑一聲,反問道。
“你……你這是血口噴人!”裴矩惱羞成怒,瞪大眼睛盯著劉斌白白淨淨麵龐喝斥了句,接著又向竇建德請求道,“皇上,請為臣主持公道!”
“好了,二位愛卿,請別再爭執了!”竇建德緩聲說道,“今日之事幹係甚大,容朕好好考慮一番再作定奪。”
說著,竇建德就起身退朝。眾臣見狀,也紛紛轉身向灑滿陽光的大殿外緩步走過去。
桓法嗣、王琬和長孫安世沒有得到竇建德的肯定回複,心裏自然是不怎麼痛快。他們怏怏不樂地邁出了氣勢雄偉、金碧輝煌的宮殿,然後穿過條曲裏拐彎的石徑,來到了一座檔次一般的驛館下榻。他們三人用過午膳後,圍坐在一塊商量著如何說服竇建德出兵援救東都之事。討論來討論去,最後還是桓法嗣突然靈機一動,心生一計,決定用金銀財寶來收買竇建德手下的將領,讓他們替自己勸竇建德救援東都。
王琬是個小氣鬼,舍不得把錢財送給別人,可如今他又想不出比桓法嗣更好的辦法,也就隻好點頭同意了。接下去,他們就從與王琬有交情的魏處繪下手。他們先好好地賄賂魏處繪一回,然後就跟著他逐一拜訪那些手握權柄且對竇建德有相當影響力的將領們,諸如範願、殷秋、張清特等。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啊!那些將軍們得到了鄭國使者的錢財後,就決定勸皇上出兵救鄭。
竇建德見自己所信任和倚重的將佐們都一個個前來勸諫自己援救王世充,心裏很是躊躇,遲遲拿不定主意。一日退朝後,他便把自己的寵臣孔德紹請到臥內商議。孔德紹是山東會稽人,孔子三十四代孫,有清才,能詩善文,初為景城丞,後為內史侍郎,深得竇建德信任與器重。因此,每遇難斷之事,竇建德總會虛心向他請教。這不,待孔德紹剛給竇建德行過君臣之禮後,竇建德就迫不及待似的問他:
“德紹,前日朝議之時,中書舍人劉斌力主出兵援救東都,而右仆射裴矩等人又勸朕與唐修好,今諸將也皆捐棄前嫌,肯為王世充效力。這……朕正為此事犯難,下不了決斷,不知愛卿有何見教,請為朕指點一下迷津吧!”說著,那張黝黑的四方臉上絲笑意,顯得溫和而充滿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