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發兵虎牢【一】(2 / 2)

“劉將軍說的對!”殷開山接著勸諫道,“秦王,我軍人馬疲頓,極需休整。今夏軍兵鋒正盛,不如暫避其鋒芒,退守新安,以養精蓄銳。”

“嗯,如此較為穩妥!”屈突通頷首說道,“若我軍退守新安,可一麵養精蓄銳,一麵等待時機。待夏軍銳氣盡失,秦王再發兵擊之,必能大勝。”

“屈突將軍此言差矣!”杜如晦麵含微笑地說道,“若真如將軍所言,那非但不能擊敗竇建德,反倒會被鄭、夏兩軍所敗。這道理很淺顯,我軍一旦撤出東都,王世充一定會乘機追擊,接著竇建德也會引兵前來。兩軍夾擊我軍,豈能不敗?”

“杜大人說的是!”李世勣點頭讚同道,“今王世充已被我軍死死圍住,不得出城,眼看軍中糧草將盡,不日就要被秦王所擒。此乃破東都滅鄭國的最佳時機,怎麼可以撤兵呢?倘若此時撤走東都,那不僅令王世充死而複生,也會讓竇建德乘機襲擊。鄭、夏兩軍有兵馬三十多萬,我區區八萬將士如何抵擋得住。若我軍被敵軍擊敗,那他們就會順勢長驅直入,如此長安危矣!”

“懋功之言振聾發聵,令人猛醒哪!”李世民感歎了句,接著又目光威嚴地掃了下劉弘基、殷開山等人,沉聲說道,“你等皆是大唐開國功臣,又身經百戰,理當明了當前形勢。可惜,你們竟然還不如懋功看得遠,看得透徹。大敵當前,你等隻知退卻,不知勇往直前,實令本王失望啊!”

“在下愚鈍,請秦王恕罪!”劉弘基等人被李世民這麼一批,不禁麵露羞愧之色,趕忙揖禮請罪。

“本王也知你等出自一片忠心,故而不加責備!”李世民用寬恕的口吻說了聲,默然片刻,他又望著諸將語氣堅定地說道,“今我軍圍攻東都已近兩月,成功在即,切不可半途而廢!眾將聽令,東都不破,決不回軍,敢言班師者斬!”說時,他的目光變得十分威嚴,透出幾分殺氣。

這話如同一聲悶雷,把劉弘基、殷開山等主張撤軍的將領鎮住了。他們知道李世民向來是說到做到,到時可不會因為自己的功勞而網開一麵。因此,他們不敢再勸李世民撤軍了,而是一個接一個地表示遵從秦王的命令。李世民看見劉弘基等人終於肯服從自己,心裏也舒服了些,臉色隨之緩和下來。接著,他又拿好話安撫了番麵前這些跟著自己出生入死的有功之臣,以便借此消除他們之間因分歧而產生的隔閡與不快。

劉弘基、殷開山等將領聽過李世民那番推心置腹的話後,越發對秦王心悅誠服,甘願為他赴湯蹈火。過了會兒,劉弘基便向李世民問計:

“秦王,今竇建德屯兵成皋,其目的就是想與城內的鄭軍互為犄角,到時對我軍進行夾擊,那我軍該如何應對呢?”

“將軍不必憂慮,本王已有妙計可破竇建德!”李世民成竹在胸地答道,“今王世充在洛陽,竇建德在成皋,本王決定分兵而擊。”

“如何分兵而擊?”屈突通連忙問道,“在下愚鈍,請秦王明示!”

“本王的計策是,將我軍兵馬分成兩隊,一隊繼續包圍東都,另一隊快速前往成皋,占據虎牢關,扼住夏軍向東都進發。”李世民脫口而出。

“秦王之計甚妙!”杜如晦點頭稱讚道,“如此一來,我軍就可將鄭、夏兩軍分隔開,從而使他們不能夾擊我軍,同時又可各個擊破。”

“此計雖好,然我軍兵力有限,一旦分成兩部分,那不就更弱了嗎?”屈突通不無擔憂地說道,“在下擔心到時既破不了竇建德,又攻不下王世充,反倒被他們兩軍合圍,那我軍就危險啦!”

說完,屈突通不由微蹙著兩道長長的眉毛,忍不住輕輕歎了口氣。

“兵法雲兵不在多,在於用兵之道也。”李世民不以為然地說道,“從古至今,以弱勝強的戰例不少,如長勺之戰便是。故而隻要我等能想出妙計良策,就一定能打敗竇建德,攻取東都!”

“秦王言之有理!”李世勣拱手說道,“兵不在多,在於計謀也。在下以為,秦王的分兵之計極妙,定能先滅竇建德,後敗王世充。”

“在下也認為秦王之計甚好,隻是竇建德有近二十萬大軍紮寨於成皋,且來勢洶洶,我軍如何能敵得過他們?”殷開山遲疑地說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