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特見狀,也很無奈,他隻得任手下人馬往後退縮,隻想自己憑手中的大刀殺開條血路,突出重圍。可惜的是,他還沒殺出百米之遠,就被唐將白士讓生生地擋住了去路。白士讓手中那柄鐵叉也不是好惹的,直把張清特逼得寸步難進,根本脫不了身。大戰過百餘回合後,張清特便無心戀戰,乘機拍馬往後奔逃。白士讓也不追,隻顧揮舞著大鐵叉刺殺身邊的夏兵,一連殺了數人,鮮血濺了一臉。他顧不上擦把臉,繼續追殺著敵人。
夏兵見唐軍騎兵如此凶悍,不由心生恐懼,他們不敢久戰,隻顧紛紛打馬往後逃跑。張清特見自己無法突破唐兵的阻擊,心有不甘,卻又無可奈何,未了也隻好撥馬往後撤。他原以為憑胯下的千裏馬能夠一路狂奔,逃回成皋。可誰知不沒跑半裏路,就聽得一聲大喝往哪裏逃。原來侯君集與楊武威並肩從林中閃了出來,一把擋住張清特的去路。張清特大驚,舉刀往侯君集頭頂劈過去。侯君集眼疾手快,提刀一把抵住了飛過來的大刀。
兩馬相錯,拚殺起來。但見頭頂上空兩把閃著寒光的大刀舞動著,快如閃電,不時撞擊出一串耀眼的火花,發出當當的脆響聲。侯君集膂力過人,十分勇猛,他手中那把刀使得呼呼生風,令對手有些不寒而栗。張清特一向自視甚高,根本就不肯把侯君集這等無名小輩放在眼裏,瞅著對方的眼神裏滿是不屑與輕蔑。可是戰過四五十回合後,他才不得不對麵前這位年輕的唐將刮目相看,並產生了畏懼之心。他小心翼翼地應付著,伺機一刀剁了對方的腦袋,好突出包圍圈。可是百餘回合後,他非但未能砍了對手的腦袋,反倒是被侯君集逼得難以招架,想脫身也脫身不了。
這時,兩軍混戰,喊殺聲震天動地。夏軍人馬隻有唐軍的一半,且又遭到突然襲擊,自然是人心惶惶,戰鬥力大打折扣。他們與唐軍激戰了一陣,死傷了不少,同時也漸漸地喪失了信心與鬥誌。因為他們發現,不管自己如何殊死拚殺,也無法衝出對手的包圍圈。於是,他們的思想很快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他們不想再拚鬥下去,更不想白白送死。於是過一會兒,他們就一個接一個地拋戈棄械,下馬請降。
張清特見眾將不戰而降,不禁勃然大怒,大聲命令他們拚死為皇上為大夏而戰。然而此時這些昔日充滿戰鬥激情的口號一點也不管用,那些貪生怕死的夏兵依然敵我地向唐軍繳械投降。很快張清特身邊隻剩下數十位忠誠戰士了,這令他很感動,同時也十分悲哀。他知道大勢已去,自己也無力回天。他能做的就是戰死疆場,以報答皇上對自己的恩遇。於是,他突然對著眼前的敵人大吼一聲,使出渾身的力氣舉刀砍向侯君集。
侯君集雖年輕,卻已跟隨李世民打過不知多少回仗,也算得上是沙場老將,怎會被對手那絕望的吼聲所嚇倒呢?他隻瞪了眼自己的敵手,那麼冷冷一笑,揮刀就劈了過去。隻聽當地一聲巨響,把張清特的雙臂直震得隱隱作痛。張清特先是一怔,旋即又舉刀砍過去,齧牙咧嘴,麵部表情猙獰可怖。侯君集見狀,突然急中生智,出人意料地勒馬往後撤了一大步。但見那刀撲了空,直砍在路旁的那棵半大不小的樹上。隻聽轟地一聲,那樹就隨之倒下了。張清特見自己未能取下對手頸上之頭,不由又驚又怒,緊接著他舉起刀準備再劈向對方。可一切已經來不及了,侯君集已經順勢往後一閃,一刀砍在張清特的馬腿上。那馬疼得大嘶一聲,前蹄高高揚起,一把將張清特掀落馬下。
張清特好像練習過輕功似的,居然一個鷂子翻身,穩穩地站在地麵上,隻是那把使了二十多年的大刀從他手中脫落了。丟了大刀,沒關係,身上還有劍呢。他即刻從腰間抽出佩劍,指向圍攏上來的唐兵。眼見幾百唐軍騎兵把自己圍層層圍住,他竟然一點懼色也沒有。他的劍術十分高明,使得爐火純青,絲絲入扣,無懈可擊,令那些唐兵近不了身。他們隻能揮舞著手中的兵器,裝模作樣似的刺向張清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