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眾將高聲笑談之際,白士讓、楊武威押著竇建德來到了李世民的眼前。
李世民看見五花大綁、一臉狼狽的竇建德不禁繃緊了麵孔,他身跨青騅馬,手持長槊指著跪在地上的夏主厲聲地喝斥道:
“竇建德,我父皇向日遣使修書欲與你結為友好,共分天下。你不感恩德,不知大義,竟與賊寇王世充相通好,引兵前來阻我大軍,是何道理!”
“朕早知李淵之野心,且不守信義。朕若不前來救鄭,待鄭亡後,他必揮師前來取我大夏!”竇建德像被激怒了似的,大聲答道。
“一山不容二虎,天下豈能有二主!”李世民振振有詞地說道,“天下乃是大仁大德者所有,你等不仁不義之人豈配擁坐天下!”
“何謂仁德,隻不過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而已!”竇建德忽地苦笑一聲說,“自古以為,凡奪天下登帝位者,誰不殺人如麻。殺人者,何謂仁德?”
“你……”李世民一時竟然語塞,緩過神後,他冷笑聲說,“竇建德,你昔日常說自己天下無敵,今被本王所擒,還有什麼話要說嗎?”
“朕乃一耕夫,仗手中長槊馳騁天下數載,建大夏於樂壽,即帝位於金城宮,不也英雄乎!”竇建德頗為氣概地答道,“天下英雄有幾人不敗,朕今日誤中奸計,方有此敗。敗則敗矣,不過一死而已。你休多言,隻管取我頸上之頭!”
“天下人都說你竇建德有英雄氣,今本王算是見識了。”李世民不無欽佩地說句,接著又惋惜道,“隻可惜你俠義有餘,然智謀不足,故有此敗!”
說著,李世民朝楊武威一揮手,示意他將竇建德扶起。然後眾將便押著竇建德及所有俘虜,沿著山間小道返回虎牢。
李世民取得了虎牢關這一重大勝利,全軍上下歡欣鼓舞,士氣大振。他們在虎牢關營寨中休整數日,然後便揮師東都洛陽。
幾天後,李世民率軍抵達了洛陽城外。齊王李元吉、屈突通等人親自前來迎接。當晚李世民興致極高,他一邊與眾將佐把酒共慶虎牢之捷,一邊與他們商議攻取洛陽之事。現在竇建德已被囚在軍中,夏軍基本覆滅,這就完全消除了後顧之憂,唐軍可以一門心思攻打洛陽了。基於此,席間不少將領向秦王建議立即強攻洛陽城。李世民卻不以為然,他認為洛陽已被唐軍圍困數月,城內糧草物資快要用完,難以支撐多久。待糧草用盡,城池必將不攻自破。因此,他以為不必強攻城池,以消耗自己的兵力,隻須一如既往地采取圍而不攻的策略,迫使王世充出城納降。
這計策相當不錯,得到杜如晦、屈突通、李世勣等人的支持。杜如晦在肯定李世民的策略上還提出了繼續掃清洛陽外的建議,他認為現在應該乘勝征剿偃師、鞏縣、管州、陽翟等地,盡量把鄭國的土地占為已有,這樣等洛陽一破,鄭國就完全不複存在了。這的確是條好計策,李世民當即就采納了。於是,次日他就召集所有將領開會,向他們下達命令。他命史萬寶率軍從軒轅出發攻取被竇建德餘部占據的管州,然後順道取陽翟;命黃君漢引兵出回洛攻打偃師、鞏縣等地。其餘將佐按原部繼續圍困洛陽城,不得擅自攻城。吩咐完畢,眾將皆應命而出秦王營帳。
虎牢失利、竇建德被擒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鄭軍每個角落,他們人人自畏,幾乎快成了驚弓之鳥。因為他們心裏清楚,竇建德一敗,鄭國就失去了強有力的外援,而要憑一己之力擊退強大的唐軍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他們已經意識到鄭國滅亡已經是無法避免的悲劇。而為了不想成了這悲劇中的角色,他們就必須另作選擇了,要麼與鄭國一起同歸於盡,要麼成為日漸強盛的大唐王朝中的一員。當然危難之中也不乏忠臣義將,但這畢竟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還是善於變節,投靠敵方以求得繼續生存和榮華富貴。因此當史萬寶、黃君漢等唐將率軍前往管州、偃師等地征討之時,各地的守將便紛紛不戰而降。這股投降風遠沒未平息,接著平州、黃州等地也紛紛前來降唐。到這時,王世充的屬地除洛陽、徐州、汴州之外就快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