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朕乃大鄭皇帝,時刻當為朕的子民著想。”王世充悲聲說句,“若能以一己之命而換取滿城黎民百姓的平安,朕也算是死得其所啊!”
“父皇,兒臣不孝,不能為父皇分憂!”王玄應伏地痛哭道,“聖人雲為臣當盡忠,為子當盡孝,兒臣願為父皇抵命!”
“太子,你也是自身難保呀!危巢之下安有完卵?”王世充克製不住內心的悲傷,含著淚對兒子說,“你是大鄭太子,豈能逃過此劫!”
“皇上,請勿悲慟!”老臣蘇威用蒼老而有力的聲音說道,“臣有一計,可救皇上及太子殿下。”
“何計?請愛卿快快說來!”王世充聽後,如臨死之人突救命稻草,抑製不住興奮之情,提高聲音問蘇威。
“皇上,李世民素有仁義之名聲,顧念黎民百姓之生死。若皇上能以城中百姓要挾李世民,便可確保性命無虞矣!”蘇威一字一頓地答道。
“愛卿之意,是讓朕與李世民談條件。他若答應保朕等不死,朕便出城納降,否則朕就與東都百姓共存亡。”王世充會意道。
“正是此意!”蘇威答道,“皇上,請即刻遣一舌辯之士前往唐營,與李世民商議此事。”
“蘇大人,倘若李世民不答應,那該如何是好?”王玄應半信半疑道。
“太子殿下,請無多慮!”蘇威胸有成竹地回答道,“李世民得知皇上肯歸順大唐,他必會答應所提條件。這一來是李世民急於得到東都,以建大功,好班師回朝受賞;二來也是他看重自己的名聲,不想擔待屠城之罪名,從而失信於天下。基於這兩個原因,李世民一定會答應皇上的要求。”
“愛卿所言極是!”王世充很有把握地說道,“朕誠心歸順於大唐,他若不答應,朕便與東都共存亡。到時生靈塗炭,李世民必為天下人所不齒。”
“皇上英明!”眾臣拱手請求道,“今事緊矣,臣等懇請皇上下旨命人前往唐營,以促成此事!”
“眾愛卿言之有理!”說著,王世充重新掃了圈群臣,高聲問道,“誰願前往唐營傳達朕的旨意?”
“臣願前往!”桓法嗣上前一步,拱手回稟王世充,“皇上,臣深受您的恩寵,今願憑三寸不爛之舌玉成此事,以報答皇上的隆恩!”
“好,桓愛卿,那就有勞你了!”王世充臉上掠過絲笑容,悅聲說道,“朕知愛卿能言善辯,當不負使命。事成之後,朕當重謝愛卿!”
“謝皇上厚恩!”桓法嗣彎腰深深一拜,高聲答道,“皇上,事已刻不容緩,請容臣先行告退,即刻出城入唐營見李世民!”
“好,朕也有此意!”王世充一口應充了桓法嗣的請求,隨即又問道,“桓愛卿,你還需要誰隨同前往,請說吧!”
“請太子殿下能紆尊降貴隨臣一同前往唐營,不知皇上意下如何?”桓法嗣瞅了瞅太子,又望著王世充拱手答道。
“桓愛卿,為何一定要太子隨你前去呢?”王世充有點困惑不解地問道。“朕想知道其中緣故,你可否告訴朕?”
“回稟皇上,臣以為太子前往能夠顯示皇上歸順大唐的誠意。”桓法嗣解釋道,“太子殿下乃皇上嫡長子,隨臣前往,李世民當不疑皇上之誠心。”
“是啊,皇上,桓大人所言甚是,請皇上應允!”蘇威、段達等大臣跟著請求王世充道。
“父皇,兒臣願隨同桓大人一同前往唐營,請父皇恩準!”還沒等王世充作出決定,王玄應就主動請纓道。
“玄應,你是朕的親生骨肉,為朕所寵愛。朕怕到時談不攏,李世民乘機將你扣押做人質呀!”王世充眼裏漾起慈愛之情,瞅著心愛的兒子說。
“父皇,請放心,有桓大人在,兒臣不會有事!”王玄應為父愛所感動,眼圈都有些兒發紅,堅定地說道,“兒臣願為父皇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皇上,臣敢擔保到時太子一定能夠平安回到你的身邊。若少一要毫毛,臣提人頭來見皇上!”桓法嗣一拱手,斬釘截鐵地對王世充許諾。
“好,有你這句話,朕就放心了!”王世充欣慰地笑了笑,隨即又高聲對眾臣說句,“今日之事,就說到這兒吧,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