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擱在往日,這事壓根兒就不成問題,頒旨命秦王率軍前去就是了。然而這一次,李淵卻不大想派二兒子李世民率大軍前去征討劉黑闥。這倒不是李淵信不過這個兒子的能力,相反是因為他的能力太強太出眾了。這幾年李世民先後平定了薛舉、劉武周、王世充和竇建德等割據勢力,立下了無人能及的赫赫戰功,同時也因之而不斷地擴充了秦王府的勢力。現在軍中遍布秦王的人馬,整個大唐的軍隊都快成他的了。
這秦王的兵權過重,對他這個父皇不是好事,對太子也不是好事。說到大兒子,李淵就忍不住生出股恨鐵不成鋼的氣惱來。說實話,自打立長子為太子以來,他這個做父親的就無時無刻不在暗中使力幫他壯大勢力,希望東宮能力壓秦王府,到時自己好平穩交接皇位,從而免去因皇權爭奪而使政局動蕩。可惜的是,他白白浪費了一番心血,到現在東宮勢力非但未能勝過秦王府,反倒一天比一天衰弱下去。照這樣下去,不用多久,東宮的大門就會被日益強大的秦王踹破,一場血淋淋的皇權爭奪戰便無法避免了。兄弟鬩牆,骨肉相殘,這是人世間最可悲的悲劇啊!
李淵看過太多的宮廷內鬥,看過兄弟相殘父子相戮的悲劇,他不想這種悲劇發生在自己身上。而要阻止悲劇的發生,唯一的辦法就是想方設法鞏固太子的地位,從而斷了秦王的非分之想。要做到這一點,他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削弱的秦王的兵權。要消弱他的兵權,最直截了當的做法就是奪了他的虎符,不讓他帶兵打仗。這想法要放在過去,他是不敢有的,因為他得靠這個能征善戰的二兒子掃滅群雄,一統天下。
不過現在情況就不同了,隨著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等梟雄的滅亡,如今天下能與大唐為敵的勢力已所剩無幾。因此,李淵對二兒子的依賴就大幅度地減弱,甚至可以說坐擁重兵的秦王府已經成了他的第一禍患。他現在要做的不是倚重秦王,而是如何限製他的影響力。正因基於這種想法,李淵不再想讓秦王率軍出征。那誰又能頂替秦王前往討伐劉黑闥呢?
正當李淵為選帥一事犯愁時,裴寂從殿外走了進來。他看見李淵靠在椅背上沉思默想,臉上凝著層憂慮之色,不用問也明白皇上在為何事而發愁了。他心頭一陣歡喜,趨步上前向李淵行了個君臣大禮。李淵見了裴寂,那張布滿愁雲的麵頰上竟不由自主地露出絲笑容。他抬手向自己最寵幸的老臣招了招手,示意他在自己身邊就坐。裴寂又彎腰揖禮致謝,然後緩步上前在李淵身旁坐下。默然片刻,他便明知故問道:
“皇上,微臣進來時見您兩眉緊鎖,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心裏十分難受。隻是……微臣不知皇上為何事而犯難哪?”
“唉,朕是在為河北之事而憂慮!”李淵歎了口氣,毫不掩飾地答道,“今反賊劉黑闥已占據洺州,奪了河北之地。朕不知遣誰前往平亂為妥呀!”
“向日皇上凡遇軍事,大都下旨令秦王率軍征討,這回為何反倒猶豫了呢?微臣愚鈍,請皇上明示!”裴寂拱手說道。
“愛卿說的沒錯!往日征伐之事,朕皆委托於秦王。秦王也不負朕望,縷縷凱旋回朝,先後平定了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等賊寇。”李淵照實說,“秦王的確勞苦功高,朕都不知如何封賞他,末了隻好封他個天策上將。當然,這並不是最主要的,關鍵是這些年秦王勒兵在外,不僅借機擴充了自己的實力,而且還變得獨斷專行,快不聽我這個父皇的話了。若朕再將兵權托付於他,便會使他越發張狂,到時朕如何駕馭得了這匹烈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