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漫畫》:集合年輕世代開一場公民會議
專題
基本上,這個專題不是為了給獨立漫畫下定義或梳理曆史發展。雖然,定義是它首先要處理的問題。
“獨立漫畫一般指‘個體戶’式的漫畫創作,由漫畫家本人獨力擔當故事編寫及漫畫繪製,不主張分工繪製,有時甚至兼顧出版和發行宣傳。相比市麵上廣泛流通的武打漫畫或日本漫畫,獨立漫畫更講求創作者個人關注的題材以及個人化的美學實踐,自成係統。”這是香港漫畫家歐陽應霽和智海所下的定義。由此出發,可以拉出不同的坐標,從而看出:獨立漫畫可以做什麼?
10月份,台灣的衛城出版社推出了一本非常“漫畫”的圖文書。編輯們對於台灣這一年來的社會狀況感覺相當不滿也非常擔憂,想用一個更有力的方式來呈現大家當下所在意的事情,於是邀集年輕創作者以圖像作品表達自己對關心的議題的意見和想法,完成了《社情漫畫》。總編輯莊瑞琳說:漫畫出現在人類曆史上,一開始就是對社會現象作批判的。
《社情漫畫》的靈感來源是香港三聯的“土製漫畫”,一套彙聚香港獨立漫畫力量的圖書係列。香港獨立漫畫人多年來在報章雜誌的漫畫專欄抒寫對香港時事和周邊事物的觀察,而“土製漫畫”是香港商業出版第一次長線出版獨立漫畫的計劃。雖然當初有點無心插柳,但副總編輯李安表示:當年在產業結構重整的大環境下,作為一家紮根香港一甲子的出版社,應該來做點什麼,盡量發掘未成為主流的本地創意力量,讓大眾認識。
而歐陽應霽和智海所定義的“獨立漫畫”,其另一個麵向是,以當時香港漫畫市場的主流——日漫和武打漫畫為對照。香港獨立漫畫的崛起,是以本地武打漫畫因風格單一而日漸式微為背景的。獨立漫畫未必是反主流,因為主流也是養分,世界上沒有完全原創的東西。
獨立漫畫運動的精神,或許該理解為:反單一。當市場隻剩下一種東西的時候,所擠壓的是本土原創的力量。大陸的SC和台灣的Taiwan Comix這兩個獨立漫畫團體,就是在抗衡主流市場的單一取向。他們透過獨立出版的方式,在日式漫畫為主流的市場縫隙中試圖突破。以多元反抗單一,隻願誠懇而自由地說自己要說的話,也以自己的獨特樣貌被世界看見。
無論是追求個人美學實踐,或是以圖像發聲,甚或質疑主流市場的短視和沉悶,從而為自己也為他人創造平台,獨立漫畫的精神都是年輕的。我們總可以來做點什麼,為自己所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