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劍氣衝宵漢(1 / 2)

(一)

他輕輕將屍骨放入坑內,幾個士兵忙忙的揮鍬填埋,不一時已經壘起了墳頭。衛長風見已經差不多了,揮手道:“你們幾個先去趕上部隊,我再填幾鍬。”

幾個士兵心知衛都統是想在墳前告祭幾句,當下轉身,急急的去趕路。衛長風慢慢跪在墳前,撮土為香,心中暗自告祭,希望這三人的在天之靈能夠得安。告祭已畢,他揮起鍬,打算最後再將墳頭處填上一鍬土,一鍬下去,刷的一聲輕響,鍬頭卻斷了。

衛長風提起鍬頭看去,隻見鍬頭斷的不是木柄,而是鐵頭,而且是在半截之處斷的整整齊齊,直如利刃砍斷一樣,隻是這鍬頭雖然已經生鏽,卻也畢竟是鐵器,什麼樣的利刃能如此無聲無息的將鐵頭橫著一截兩斷?難不成土裏有什麼東西不成?

他放下鍬,小心的在方才下鍬處四周將土扒開,才扒幾下,土中華光一現,一道白氣直衝半空,升起數丈之高,嘩啦啦一陣響,樹上方一條伸出的橫枝居然被那白氣一截兩斷,帶著葉子掉落在衛長風身邊。

衛長風大驚,不知土裏的究竟是什麼妖物,他讓開一步,抽出劍來,小心的從側麵輕輕挑動,土中,一柄劍被挑了出來。這劍連著鞘,但劍沒有完整的納入鞘中,而是拉出了一半,那劍鞘上長滿銅綠和苔蘚,但可怪的是那劍居然一塵不染,雖然被埋在土中不知多久了,卻好象方才擦拭過一樣,寒氣逼人,光華奪目。

衛長風小心的伸手將劍拿起,不由打了個冷戰。這劍一看之下,直是攝人魂魄,不知是何寶物,又是什麼人將此劍扔在了這裏?方才那一道白光,分明是憋在土中的劍氣,既然劍氣能如此犀利,隻怕埋在土裏少說也有上百年了,但尋常之劍,縱使埋在土裏上百年也不會有這等劍氣,更不會如此光潔如新,這究竟是什麼劍?

衛長風握著劍柄,見那劍柄處隱隱有光華流動,竟然暗嵌珠玉,實在是價值連城之物,再看那劍鞘,鞘身雕著飛雲紋,古樸蒼勁,看來是一把絕世神劍。他翻過劍鞘,兩個繁雜的古字映入眼簾:太阿。

衛長風差點把劍掉到地上。

此劍原來是太阿劍!

史傳,泰阿劍是歐冶子和幹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戰國時楚國鎮國至寶,晉國為此劍曾發兵攻楚,楚國不敵,楚王卻不肯交出此劍。在被晉軍圍困城池將破時,楚王吩咐左右自己要親上城頭殺敵,如果城破,自己將用此劍自刎,然後左右要拾得此劍,騎快馬奔到大湖,將此劍沉入湖底,讓太阿劍永留楚國。

第二天拂曉,楚王登上城頭,隻見城外晉國兵馬遮天蔽日,城破在即。楚王雙手捧劍,長歎一聲:泰阿劍啊,泰阿劍,我今天將用自己的鮮血來祭你!於是,拔劍出鞘,引劍直指敵軍。不想一團磅礴劍氣激射而出,城外霎時飛砂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獸咆哮其中,晉國兵馬大亂,片刻之後,旌旗仆地,流血千裏,全軍覆沒。

這一段曆史是真是假,無人知曉,但太阿之威,卻是口口相傳。據秦相李斯的《柬逐客書》中有“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之語,說明秦始皇當年曾持此劍,沒想到,太阿劍卻在這樣一個荒野無人之處被衛長風意外發現!

這把名劍是怎麼流落到這裏的?這個問題隻怕永遠無人能解,但現在卻有一個嚴重的問題要衛長風立刻解決,而且必須解決:該拿此劍怎麼辦?

如果就這樣將此劍再扔在這裏,不但可惜,而且不祥,但如果將此劍交上去,隻怕不但得不到功勞,反要惹出殺身之禍。這可不是尋常之劍,此劍隨主殺棄,得此劍者不可輕棄,棄者害及自身,所以有成語“太阿倒持”,喻為授人權柄,自受其害。就算不去相信這些傳言,皇帝卻也絕不會饒了他。什麼人能意外得此名劍?這叫做上應天命啊,皇帝會白癡到連這個都想不到?再加上他先祖是衛青這個問題,他交上此劍之日,隻怕就是他被殺之時。

衛長風呆立良久,思前想後,隻有一個辦法來解決了。他解下自己的劍,將太阿劍係在絲絛上,特別小心的將劍鞘上有“太阿”二字的一麵向裏,以防有人認得,然後向墳頭拜了三拜。他不知道他如此意外得到這把寶劍是上應天命,或者是好心有好報,亦或者是完全偶然,但既然是在花如玉的墳邊得到此劍,他理當向花如玉致謝。

拜罷,他轉身便走。就在一轉身間,恍惚中好象有一個長發、白衣的女子在向他揮手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