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方鎮海也好,其他將領也好,都很清楚,這一回的出擊,極可能是沒辦法按時抵達。但他們所沒想到的是,才走了一天他們就可以確認沒辦法按時抵達了。
這一天如果隻看行軍,其實還是很讓方鎮海滿意的。因為這一天裏,東胡小部隊兩度襲擾,但漢軍這一天居然走了六十裏,然而,當他們來到遼河岸邊時卻傻了眼。
按理說,他們是不必過遼河的。遼河的走向自南向北,與漢軍的行軍路線大致相同,要不是造船實在太廢時間,漢軍是完全可以考慮造好船乘船前行的。然而,幾天前的大雨導致五裏之外的大遼山發了山洪,這山洪衝擊之下,卻讓遼河改了道,現在,一道寬闊的水麵橫在漢軍麵前。
船倒也不是找不到,問題是,能找到的船都是些小舟,至多也就一次運三五個人,能運上十個八個人的都算是大船了,即使這樣的船也不多。要是用這種船擺渡,別說十二天,一百二十天能全軍渡過去就算不錯了。
當然,漢軍也有其他的辦法。第一個辦法就是等。山洪泄盡,水位低下,遼河早晚還會回到原來的水道。不過,如果這樣辦,還不如幹脆造船了,總還能省點時間。
第二個辦法是繞。繞過大遼山,就可以避開這河麵。
問題是,大遼山起自遼中,向北綿延百裏。這一繞就要繞上近百裏。
第三個辦法,是繞上一段後直接翻過大遼山。當然,從地圖上看這個走法是合理的,問題是山在地圖上隻是一個點,要翻過它,沒個五六天是不可能的。
所以,所有的辦法最後的結論都是:不能當辦法。
於是,方鎮海隻能站在河邊苦笑。
“我得再寫一封公文,說遼河受阻,看來咱們隻能等待朱將軍來施展妙計了。”方鎮海歎息道。
他身後,一眾將領相顧歎息。
其實說實在的,遼河這一發水,其實是解了朱令和前線將士的紛爭。朱令大可以遼河發水的意外來推脫,說自己再怎麼算也算不過老天爺,前線將士也同樣可以用這個理由來堵住兵部的嘴,做為他們實在沒辦法在二十天內拿下東豐西豐的理由。
不過,不能順利的攻擊敵人,無論如何都不是值得高興的事,畢竟這涉及的是收複領土,而不僅僅是勾心鬥角。
“今晚加強警戒。”方鎮海吩咐道,“明日一早,收兵回遼中。”
所有人都有些垂頭喪氣。
才出兵就回去,比打了敗仗還讓人窩火,但沒辦法,現實就是如此。
衛長風很晚才回到自己的營帳。他的瑣碎事實在太多。牙將是輔助常將軍的,所以一應雜務都由牙將處理,而他偏偏就不是一個能夠處理雜務的人,他一邊忙一邊想,這個職務應當給白起才是,白起處理起這些事來,那真是遊刃有餘而又樂在其中。
他打了一個嗬欠,心想著回到遼中,一定要去看看李千月。這些天裏他的帳篷明明的就和李千月的帳篷相距不遠,卻居然忙的沒有功夫去看一眼。
好吧,終於可以休息了。
他重重的倒在床上,連衣服都不想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