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江的時空史書中記載:黃帝存在於公元前二七一七年至公元前二五九九年,號軒轅氏,本姓公孫,後改姓姬,所以也稱為姬軒轅,居住在軒轅之丘,建都於有熊,所以其所在部落也稱為有熊氏,還稱為“帝鴻氏”。是遠古時代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三皇之後五帝之首,被唐江所在時空尊為中華人文始祖。
史載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統一中華的偉績而被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種植百穀,大力發展生產,造衣冠、建舟車、製音律、創醫學等。
曆史上在炎帝神農氏管治後期,中原各部族互相攻伐,戰亂不止。黃帝便乘時而起,打敗不同的部族,而其餘部族的首領亦紛紛歸附,於是形成炎帝、黃帝、蚩尤三足鼎立的局麵。
黃帝居於中原。炎帝在西方,居太行山以西。蚩尤是九黎君主,居東方。
曆史中記載炎帝與蚩尤爭奪黃河下遊地區,炎帝失敗,向北逃走,向黃帝求救。黃帝在三年中與蚩尤打了九仗,都未能獲勝。最後黃帝集結在涿鹿上與蚩尤決戰,戰鬥十分激烈。黃帝在大將風後、力牧的輔佐下,終於擒殺了蚩尤,獲得勝利,統一了中原各部落。建都在涿鹿。戰後,黃帝率兵進入九黎地區,隨即在泰山之巔,會合天下諸部落,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儀式,告祭天地。此時天上顯現大蚓大螻,色尚黃,於是他以土德稱王,土色為黃,故稱作黃帝。時為公元前二六九七年。
不過現在這個時空因為唐江的到來而發生了改變。唐江位居東方,剛剛建立了炎國,稱炎帝,而姬軒轅此時位於中原,尚未建國稱帝,而蚩尤現在還是在南方,雖然為九黎之主但仍舊處於部落時代。
也就是說,現在這個時空,本來應該出現的炎帝已經被唐江替代,或者說唐江改變了這個時空的曆史進程,原本應該是神農氏成為炎帝的,而陰差陽錯的成了唐江。
唐江知道,如果按照曆史原來的進程,在未來不久,就因為天下大亂而黃帝會乘勢而起,在擊敗炎帝之後再次擊敗蚩尤而統一華夏。不過唐江現在的發展可不是舊時空的炎帝可以比擬的。他已經提前點開了科技樹,使得現在的炎國空前發達。
融合與征服在不斷進行,但是總來的說趨勢還是往好的方向發展。在帝國前進的路上,血腥和暴力不可避免,但是融合與合作還是主旋律。在唐江的主導思想下,一般而言易總是以利服人,這個利就是利益。隻要加入炎帝國,原有部落得以保留,而帶給他們的是更為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藝術,部落加入炎帝國後,不用再眼睜睜的看著老弱病殘因為遇到天災後缺乏糧食和食物而慢慢死去,也不用再擔心遇到外族入侵而孤立無援。生活從此會有保障。部落如同在一個巨人的懷抱裏一樣安全。所以大部分非掠奪性的部落都選擇融合進炎國。
當然一路上也並非一帆風順。總會遇到一些類似之前黑族的部落。這種部落,就像草原上的鬣狗,他們以掠奪為主。生產力低下,但是戰鬥力卻非常驚人。他們靠掠奪其他的部落為生,掠奪糧食,食物充饑;掠奪人口作為他們的奴隸,甚至在饑餓的時候以人作為食物,如同野獸一般。所以麵對這樣的部落,商易帶領的部隊隻有對他們進行征服。如同消滅一頭頭破壞曆史文明進程的野獸。活下來的人口自然就成為了奴隸,讓他們為帝國的昌盛做最後的貢獻。一般來說,都會送去銅山開挖銅礦石,有些婦孺則會分給有戰功的將士,作為獎勵,用於家中種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