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學術交流大會上的講話
周六參加一個由某開發區與省某協會聯合主辦的學術交流會,會上臨時“請”我做報告。國人做報告,無外乎意義、內容、要求等等格式化的東東。前麵,已有六人先後做了“重要”講話,我是最後一人,而且事先沒作安排,後麵還有參觀、照相等活動。大家不耐煩久矣,這是其一;省級學術交流會,高朋滿座,所安排的講話人都引經據典,慷慨激昂,雄辯勝於事實。我講話,無疑是班門弄斧。這是其二;確實沒有準備,打無準備之仗,不是我的強項。心虛,是其三。考慮再三,我想出來了自以為的高招,現昭示出來,就給大家評點:
各位領導、朋友們:
今天,是省某某學會與某開發區聯合舉辦某某學術交流會,在此,我謹代表某某向大會致於真摯的祝賀。(老一套)
要我臨時發個言,我想起一個親曆的故事。(嗯?)
我兒子小的時候,幼兒園表彰好孩子。回來後我問他,你的獎狀呢?他說,爸爸,獎狀輪到我時,就發完了。(台下疑惑狀)
為什麼說這個呢?(台下一片寂靜)
剛才會上各位都有精彩的陳述,很全麵,水平很高。輪到我時,把我想說的都說完了。所以不耽誤大家寶貴的時間。謝謝!
(台下頓時響起笑聲和掌聲)
有點四兩撥千斤的味道吧?
對於機關文風,毛主席在延安整風時就形象地比喻為“黨八股”。時至今日,文風沒有改變,而且文山愈填愈高,會海愈減愈多,形式主義愈來愈刻板,工作效率愈來愈低。老實說,我不是在《散文作家》學習散文,絕對做不出上述“精彩”的報告。
你們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