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並軌”艱難抉擇
觀察
作者:郭晉暉
作為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監督委員會副主任,陳清華今年特別關注養老。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3年社會保障所取得的成就之一是推進了養老保險的製度建設。這一年中,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係得以基本確立,新農保和城居保合二為一,統籌城鄉的醫療保險也取得新進展,出台了企業年金市場化投資運營的相關稅收政策。
更重要的一點是,人社部啟動了養老保險頂層設計的研究。
去年10月,人社部養老司召集7家國內外學術機構及專家召開頂層設計閉門會議。這曾引發諸多猜想,甚至外界一度預測人社部會在今年兩會之前拿出一個方案雛形。然而,養老保險頂層設計的方案仍在“難產”中。
據了解,各個課題組給出的方案不同,但他們有一個共識,即如果不進行根本性的“手術”,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製度很難走過2022年。
退休洪峰與收支缺口
為了寫提案,曾擔任過江西省政協副主席的陳清華,特地了解他所在的江西省的養老金數據。結果讓他有些吃驚一江西省養老基金的缺口從2005年的6.06億元擴大到2010年的26.7億元。
雖然,人社部多次以養老保險基金有越來越大的當期結餘和累計結餘,來否認近期存在“收不抵支”的問題,但實際情況是,中國養老保險基金統籌層次仍然在縣市一級,東部發達省份的結餘並不能用來彌補中西部省份的缺口。
陳清華說,江西省的情況,在中西部省份中帶有一定的普遍性。隨著老齡化,這些省份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缺口還將進一步擴大。
從去年開始,中國迎來了1963年生育高峰導致的女性退休高峰(50歲),各地經辦機構已經或多或少感覺到突如其來的支出壓力。從那一年開始,中國在之後的七八年間年均人口增長高達28%以上。
一波一波襲來的退休洪峰,考驗著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製度和各級財政的承受力。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說:“改革不能再等,養老金必須盡快向著公平、持續、可流動的方向轉型。”
今年是執行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第一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今年養老體製改革的主要任務: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製度,完善與職工養老保險的銜接辦法,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製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