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傑把自己幹到革職查辦的這一炮,幹的相當有效果,孤拔狼狽撤退之後,足足十一天沒敢在發起任何的攻勢。孤拔為什麼不敢來了,清軍這邊不知道,但是大夥兒主動迎戰的信心可堅定了起來,在劉秉璋親自發電指示方略之後,一直畏畏縮縮的歐陽利見也開始堅定的主張主動擊敵。
孤拔後撤,一方麵是他燃料不足,繼續等候後方的補給,另一方麵則是他在重新評估清軍的實力。雙方第一次炮戰的時候,孤拔便法軍清軍炮台的火力有些猛得不正常,不過那次法艦的距離還遠一些,而且清軍發射的炮彈有些多,這種感覺還不是那麼明顯。這次可是超近距離感受,巴夏爾號還是一發入魂,這種衝擊可就很明顯了。滿洲式火炮的強悍,讓法軍有些膽寒,他們沒有能夠壓倒炮台火力的戰列艦,自身防禦力比較強的裝甲巡洋艦也不多,強攻炮台的結果並不樂觀。
“他們的滿洲式火炮可能不是很多,不然他們攻勢會更加的猛烈,我猜測清軍的炮台上可能隻有幾門滿洲式火炮而已,其他的肯定還是舊式火炮!”李士俾斯不太想放棄,他也不覺得清軍會有大規模的裝備滿洲式火炮的機會,滿洲的技術封鎖一直是搞得很嚴密的。
李士俾斯的猜測很有道理,不過基本都是錯的。滿洲帝國對全世界任何國家出口武器,都要保留兩到三代的代差,而且還要偷工減料玩什麼猴版,但是對大清朝廷,滿洲還是不會坑自己人的。除了擔心大清泄漏機密,依舊保持著武器代差和一些鑄造機密,所有的武器和質量都是絕對正常的。而且除了雙方衝突期間,滿洲式武器對大清一直是敞開了供應,隻要大清想買,長春就沒有拒絕的時候。
法軍一路走來,遇到的清軍裝備參差不齊,原因不是滿洲不賣,而是大清這邊不願意買。大清采購的武器有限,既有朝廷強幹弱枝的因素在裏麵,也有各地主政官員認識不同的因素在。大清現在的軍製很複雜,既有八旗兵、綠營這樣的朝廷正規軍,也有團練、義軍等地方部隊,武器采購方麵也是各自為政。京畿附近的正規軍是一水的滿洲式裝備,淮軍、湘軍和楚軍的主力部隊也是一樣,這些都是朝廷掏錢的,其他地方部隊就得自己想辦法。滇軍、桂軍這樣的偏遠地方,官員意識上不去,裝備自然就差了很多,大多是主力部隊淘汰下來的。隻有馮子才的萃軍、何歡的樂軍,憑著主官的個人認識,以及和滿洲方麵的老關係,裝備略微好一些。浙江可不同於西南,這裏是江南貿易區與滿洲的接觸十分密切,劉秉璋、薛福成又是見識開明的人,裝備自然也是一水的滿洲式。
“再試探一下吧!”把重傷的巴夏爾號當標本研究了十多天,孤拔還是下達了再次進攻的命令。
孤拔依舊懷疑鎮海是個坑,但是就此退走,他又實在是不甘心。李根沒事就開著快船來他身邊溜一圈,擺明了是想看他的笑話,法蘭西丟不起這個人。法蘭西世界第二強國的位置早已易手,當高盧雄雞的驕傲不容侵犯,孤拔不想因為自己,讓醜陋的東方人把法蘭西給看遍了。
法軍艦隊卷土重來,氣勢的確是洶洶,但怎麼看這麼的心虛。吳傑的一炮,給他們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陰影,耀武揚威的法軍根本不敢接近招寶山炮台岸邊,隻是以火炮遠遠地遙射。然而戰局卻讓孤拔更加的尷尬,法國人欺負了中國幾十年的射程優勢,在鎮海各炮台麵前蕩然無存,清軍岸防炮的射程比法軍的艦炮還猛。
裝備優勢不再,雙方展開了勢均力敵的戰鬥,法軍當時就不會玩了。不僅炮台上清軍火力凶猛,就連之前一直在跑路的南洋五艦也投入了戰鬥,他們在內河口往來機動,不斷的向法艦發起炮擊。激戰半日,法軍多艦中彈負傷,答納克號艦長迷祿更是當場陣亡,可謂是損失慘重,孤拔不得不下令後撤。
“我們需要改變我們的戰術了,一味的強攻,已經不再適用於對清國作戰!”受挫歸來後,孤拔沒有像李士俾斯那樣垂頭喪氣,反而積極的策劃起了新的攻勢。
法軍在過去對清軍的戰鬥中,一貫是采用一味強攻的辦法,這是因為法軍擁有巨大的裝備優勢,可以像欺負非洲土人一樣欺負大清。不過大清畢竟不是非洲土人,他們有著深厚的底蘊,而且從來不是很差錢,他們可以買來許多非常先進的裝備。大清已經有了還手之力,法軍必須轉變自己的觀念,用戰術來取勝,不然隻能向今天一樣被迫後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