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 沒人懂的英清戰爭(1 / 2)

慈禧太後的一道諭旨,完美的展現了大清天朝上國的國際地位,旨意一下舉世皆驚。緬甸的一大半在英國嘴裏,法國則已經基本吞下了老撾和柬埔寨,越南到是簡單法國和大清正為了他打著呢!慈禧的這道旨意,幾乎等於是同時對英法宣戰,法國已經戰著了,所以矛頭指向的隻有英國。

英國在巴爾幹進退兩難,全世界又都在出包,大清再插這麼一杠子,英國的處境就更加艱難了。按照正常人的理解,英國人應該會以外交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而且緬甸的問題的確很適合用外交手段來解決。英國並沒有吞下整個緬甸,隻是占領了一個下緬甸而已,還有一個獨立的緬甸的政權存在。下緬甸的問題早就果興阿還穿開襠褲的時候就已經定了,正在和法軍作戰的大清根本不可能去追究幾十年前的事,英國哪怕是不做理會,都能把這次大清的表態,淡化成大清和法國人之間的事情,畢竟法國實際吞並了越南、老撾、柬埔寨。

可是倫敦並沒有對大清太後的諭旨做出任何的回應,當然大英帝國並不準備冷處理這件事情,而是給了國際社會一個驚人的答複,我們已經對大清宣戰了。因為訊息傳播速度的關係,以及英國刻意的不宣而戰,導致世界列強甚至是大清都不知道這個消息。慈禧太後下達大清恢複東南亞各國宗主權的諭旨前六小時,駐防香港的英軍第二十六廓爾喀步兵旅已經向九龍城寨的清軍發起了進攻,大清和英國之間的戰爭再次爆發了。

消息傳開英國正式通電宣戰的時候,九龍城寨已經被夷為平地,困守在國中之國的五百清軍全部戰死。不過蕩平了九龍城寨的英軍,並沒有在控製香港全境後向北進攻廣東,而是關起門來開始修防禦工事。九龍城寨的清軍在英軍的包圍中,香港不一樣也在中國的包圍中,方圓千裏之內英國人連個落腳點都沒有,香港早就被大清和滿洲給圍死了。

“英國人腦子壞了吧!”聽了彙報的果興阿,滿腦袋都是問號,英國人的行為太沒有邏輯了。

果興阿不是沒考慮過英國人會先下手為強,但是他怎麼也沒想到英國人會在香港動手。香港不過一座孤島,駐防英軍也僅有三個旅七千人而已,當地居民又都是中國人,英國能在香港指望誰呢?隻要滿洲軍封鎖了馬六甲海峽,香港就是一甕中之鱉,英軍還能靠著這七千人取廣東,下廣西,然後進入雲南,一路打到緬甸去?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英國人消滅了在他們包圍中的九龍清軍之後,馬上便陷入了大清和滿洲的海陸兩線包圍,完全就是自尋死路。

“英軍似乎早有預謀,他們之前召回駐關內和我滿洲的全部公使、領事,似乎就是在為這次突襲做準備。而且據史廣在香港的暗線傳回的消息,英軍似乎在黃海戰後,便開始在香港囤積物資,早就做好了困守的準備!”賽尚阿已經老邁,也的確在軍事上見地一般,所以果興阿如今在參謀本部倚重的是隨身的中將高參邢聰。

“他們早有預謀這點是可能的,不過他們有什麼目的呢?除了找死之外,他們似乎什麼也做不了吧!這是誠心讓我們收複香港?”果興阿怎麼想都覺得不靠譜。

“看不懂,不知他們在搞什麼玄虛,我軍是否配合朝廷,先把香港收回來?”邢聰也是一頭霧水,不過收複香港好像不是什麼壞事。

“曾九帥不是在兩廣總督任上嗎?曾文正公和九帥也是老相識了,我們就別撬行了,粵軍也換裝的差不多,讓九帥自行處置吧!”果興阿看不清英國人的路數,暫時還不準備出麵,清軍如今的裝備也不錯,讓清軍自己解決就是。曾國荃也是久經戰陣的人,坐擁數萬大軍,總不至於幹不過七千身陷重圍的英軍。

“嗻!”邢聰還是很激進的,總想插手關內事務,不過果興阿不準備動手,他也隻能應命。

“等一下!”邢聰轉身要走,果興阿卻從背後叫住了他。

“大將軍,有什麼吩咐?”邢聰很高興,萬一果興阿改主意了呢!

“譚大哥在蘭芳過得好嗎?”果興阿忽然想起了一個離開十年的故人。

“重帥(譚紹光字重輝),在南邊一切都好,每日專研最新軍事科技與傳統陣法和韜略的結合頗有見地,為陸大提供了很多的先進理念!”邢聰的心裏有些五味雜陳,果興阿的這一問,代表著譚紹光即將複起,作為老下屬他當然為譚紹光高興,可是譚紹光若是回來,他自己的地位難免要滑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