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形式卻不容樂觀,久經戰陣的太平軍的攻勢如同暴風驟雨一般,沒有絲毫的停歇。特戰小隊沒有時間給步槍裝填彈藥,他們全都換上了手槍,而且果興阿已經在望遠鏡裏看到,有士兵隨手拋開換下的轉輪。他們被壓的太緊了,平時視若珍寶的轉輪,現在也不過是可以隨手丟開的消耗品了。
還好孔震也看到了一連陣地的危急,再次裝填完畢的火炮全部對準了太平軍的前隊。八門實心球形彈,十四門霰彈,二十二門火炮發起了齊射。球形金屬組成的風雨在一連的陣地前吹過,實心的鐵球將人體撞的血肉模糊,而密集的霰彈卻足以將人生生的撕成碎片。衝鋒的隊伍一瞬間隻剩下幾個茫然無措的身影,提供掩護的太平軍也被壓製得抬不起頭來。一連再次齊射後,太平軍放棄了衝鋒。不過他們並不退卻,而是就地尋找了掩體,開始在絕對劣勢之下和一連對射。
利用太平軍攻勢稍減,特戰小隊停止了射擊,開始尋找剛才被拋開的轉輪,並重新裝填彈藥。適才太平軍的衝鋒隻有幾分鍾,但特戰小隊已經打光了全部的彈藥。許多手槍和步槍的槍管都已經發紅,有幾個士兵還被槍管燙傷了手掌。
“厲害!”看著太平軍前隊的表現,果興阿不得不由衷的讚歎,身經百戰的太平軍精銳果然名不虛傳。
前隊的堅持必然給自己帶來極大的傷亡,畢竟他們的地形不利,衝鋒也被打退,而且還需要直麵火炮的威脅。但是他們的堅持,卻給後麵的中隊及後隊贏得了機會。隻要他們在,清軍的火炮就無暇他顧,而且也為太平軍再次攻擊清軍火炮陣地留下了希望。如果他們退去,太平軍再想抵近清軍火炮陣地必然千難萬險,可如果不能打掉清軍的火炮,太平軍很難扭轉被全麵壓製得劣勢。
黃達平也的確很好的利用了前隊給他爭取的機會和時間,後隊快速向中隊靠攏,合成了一隊。而且組成了步兵方陣,開始以持續火力向清軍還擊。太平軍雖然沒有火炮等重火力,但是人多槍多,一旦組成方陣,分段射擊的火力密度極大。密集的彈雨,像有人拿著碗向清軍陣地上潑灑黃豆一樣,一陣一陣的打在清軍的陣地上。而且太平軍的中軍方陣,正在緩緩的移動,逐步再向前隊靠攏,試圖從正麵打開缺口。
有些人遇到伏擊第一反應就是跑,認為跑出伏擊圈就是勝利。清軍的大部分將領都有這種想法,所以清軍每次被伏擊,死傷都極為慘重。一遇到埋伏調頭就跑這種事,隻會出現在三國演義這種以鬥將為主題的演義小說裏,也隻有熟讀三國演義的清軍將領才會信。
軍隊行軍的時候,將領一般不會傻乎乎的走全軍第一個。大部分軍隊在被伏擊的時候,進入埋伏圈也肯定不會隻有打頭的那幾個人。一般不是大部被圍,也得圍住你二分之一左右。這個時候你調頭就跑,那被圍的那部分人就基本完活了,支援都跑了,他還不歇菜。而且你也未必跑得了,被伏擊突襲的時候,軍隊必然慌亂,如果是組織戰鬥,士兵腦子裏想的都是戰鬥,或許還能維持局麵。一旦部隊調頭跑路,那可就不是有次序的撤離了,後麵子彈在追著咬屁股,必然軍心大亂,突圍就會變成潰逃。吃掉你前部的敵軍再從後麵一追,跑個十幾二十裏你就沒人了。所以一旦遇到伏擊,正常的軍官都會組織反擊,力圖擊潰敵軍,或者在戰鬥中有序突圍。
第一波突襲,清軍的戰果不錯,太平軍傷亡不小。目前一連陣地前太平軍的前隊殘部還有四五百人,而黃達平的中軍方陣大概也隻有一千八百人左右。不過果興阿對於各部的表現,尤其是指揮官的指揮能力可不是都很滿意。畢雲濤的一連完全被太平軍壓著打,是敵人太強不算是他的毛病。福全的新兵連也算沒給果興阿丟臉,打的頗為靈活。福全不僅在陣地內進行交替射擊打擊太平軍,而且安排了部分兵力前出,構成了多個火力點,同時向天平架側後延伸。但二連的佟佳可就有點太死板了,一直在預設陣地裏一動不動。突襲時還好,現在太平軍組成了方陣,二連已經被壓得抬不起頭了。而且因為沒有外延動作,果興阿的口袋陣在二連方向出現了不小的缺口。
承泰的突擊連更是讓果興阿無語,果興阿安排承泰截斷太平軍後路,但是承泰和突擊連卻好像失蹤了一樣。炮火連天槍聲陣陣,兩軍打的熱鬧無比,突擊連方向卻遲遲沒不見任何反應。